要想輕鬆的生活,就不要苛求生活。完美是一種理想境界,我們可以接近完美,但不可能達到完美。把心放寬,卸下你完美的負擔,你會生活得更輕鬆。
其實,世間許多事情並無所謂徹底的好壞對錯,全在於你用怎麼樣的心情去體會它,懷著多大的心胸去承載它。當樂觀多於悲觀時,人生自然會一片光明。
一位家境貧窮的母親帶著她的小女兒行走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今天是小女孩的生日,母親想要給她買一雙鞋子。看著街上行人光鮮亮麗的著裝和女兒身上破舊的衣服,母親深深低下了頭,緊緊攥住小女孩的手。
媽媽,你看,你看!忽然,小女孩興奮地叫了起來,她拉著母親的手,來到了一架攝像機前。
媽媽,我們照張相吧。小女孩說道。
可我們沒有太多錢,一會兒還要給你買鞋子。母親很為難。
媽媽,我不要鞋子,我們兩個照一張照片吧!小女孩說。
可我們的衣服太舊了,照出的照片會很不好看。母親低聲說道。
可我們的笑容每天都是嶄新的啊!小女孩開心地說。
一旁的攝像師聽到小女孩的話,決定免費為她拍攝一組照片。照片衝洗出來之後,他將其掛在了自己的櫥窗裏,並為照片命名為最美的心境。
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是否能夠像那個小女孩一樣,擁有如此美好的心境。即使衣衫襤褸,卻也能坦然而從容地將笑容時刻掛在自己的臉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比那個小女孩幸運的多,也擁有的多,但是,我們卻很少能夠擁有那樣單純的快樂。現實中的我們,總是像一個時刻遭受著苦難而被快樂遺棄的孩子一樣,苦守著生活所帶來的一大堆瑣事,愁眉不展。甚至肆無忌憚地發泄不快,讓自己和別人的心情都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生活一直在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快樂,關鍵是你的心裏有沒有空間收納這些美好。同是頭頂驕陽,有的人會為這樣的大熱天感到煩躁不已,也有人會愛上這樣充沛的陽光;一樣的大雨磅礴,有的人會討厭雨水弄髒了自己的新鞋子,有的人卻說:雨水不但衝走了灰塵,還帶來了寧靜,多麼美好!
心是晴的,天陰也是晴。心是陰的,天晴也是陰。人的一生就像一架天平,樂觀在左盤,悲傷在右盤。如果你的天平總是像泥濘的一方傾斜,那麼,請把心放寬一點。當快樂變成裝載生活的主題時,苦難和悲傷就會變得很輕很輕。
人生就是天平,完美隻是一種負擔。我們追求做的更好,但是過分的追求完美,隻會導致人生的天平失去平衡,人生的思想走向死胡同;失去平衡,走進死胡同的人生何來幸福可言?
5.淡泊人生,活出自我
生活就是一出戲,每個人都扮演一個角色,社會的慣性觀念要求扮演者的行為舉止應和角色相符,否則就會遭到排斥或者譏笑。於是,作為扮演者的我們便隻好努力地去迎合劇情、取悅別人,希望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卻唯獨忘記了自己的內心。
47歲的邵岩在眾人的眼中都算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當別人向他請教成功的心得時,他卻有些失落地說:雖然大家現在都對我的成就刮目相看,可是現在我卻懷疑‘成就’究竟是指什麼,大家究竟是為了什麼而誇獎我。我這輩子一直都在努力完成一件又一件別人眼中所謂的成就,不給自己時間去思考我為什麼要工作。為此,原本熱愛交友的我沒有時間去結交真正的朋友,每天都在壓力下生活。而這種生活又不是我所渴望和喜歡的,但我卻沒辦法去改變它,隻能任其繼續發展下去。這簡直是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如果時間可以退回去10年,我寧願早一些放慢腳步考慮一下,最起碼不會讓自己再這麼迷茫和精神匱乏了。
我們此生不一定要成大名,立大功。可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夢想,並把它具體起來,使它成為可能,然後去追求它,去實現它。這是一位作家所提到的人生價值和目標。這種目標無疑是最美的,而追尋夢想的過程也充滿了極大的幸福和快樂。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並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而是迫於別人的意誌而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模式,去演那個大家喜歡的角色?生活因為不明確目標而失去了幸福和快樂,讓人感到痛苦不堪。
三毛曾說:不管生活是陽春白雪還是豆腐青菜,我都願意嚐一嚐。人的一生中,有喜有悲,有歌有泣,有得意也有失落,有坦途也有彎路。麵對生活,我們不能祈求一帆風順,也無法選擇環境,然而,我們卻往往能選擇一種心態,一種心境、一種寬心的心態,一種淡泊的心境。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居裏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裏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能夠淡泊的人會視身外之物為草芥,並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淡泊,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以純淨的心靈麵對人生,以從容的心境品嚐榮譽。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居裏夫人才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人的一生,會遭遇幾多歡喜幾多愁,幾多無奈幾多苦,誰也無法預估。但是,隻要你淡看人生,笑對紅塵,就會少掉許多紅塵紛爭,就會生活得安然自在。如果你能這樣:當別人傷害到你的時候,你別隻想別人給你帶來傷害的疼痛,其實這是叫你學會在風雨中堅強自己,讓自己成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更加茂盛;當你曾經深愛的人背叛你的時候,你別隻想到被人背叛的沉重,你學會原諒了,這並不是對感情的懦弱才讓步,而是做個寬心的人--完美人格;當別人對你尖酸刻薄的時候,你別隻想到尖酸刻薄讓你難堪的心情,其實是叫你學會完善自己--更上一層樓……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快樂下來,連腳下好像都布滿陽光而使自己步履輕鬆。
淡泊人生並非消極人生,而是自知、自重,既有理想又不好高騖遠,既有追求又不過分奢望。淡泊似高山流水,若出水芙蓉。
古往今來多少名士終其一生心中都在向往或是操守著淡泊的心境。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算得上是個淡泊者;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憑著淡泊,顏回成了千古安貧樂道的典範。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坦然,坦然麵對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豁達,豁達對待人生中的進退;淡泊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騖遠。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讓你在努力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擁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寧靜,更加自由,沒有羈絆。淡泊是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糾纏,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時仍有與花相悅的從容,淡泊是別人都忙於趨名逐利時你仍然保持恬靜。淡泊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一種境界。
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守住一份簡樸,不再顯山露水;認識生命的無常,時刻保持一種既不留戀過去,又不期待未來的心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走一程驀然回首,你會發現,其實幸福離你隻有一個轉身的距離。淡泊人生,並非消極逃避,也非看破紅塵,甘於沉淪。
淡泊是一種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沒有極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生活中放下思想包袱,不必為丟失了找不回來的東西所累。換句話說,千萬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堆積在心裏,讓我們給心靈做個大掃除,把沉重的東西統統丟掉,輕裝上陣,用輕鬆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光陰似水流逝,我們無法留住。然而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誘惑,人們又有太多的欲望無法滿足而帶來的痛苦。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否則,不是活得太憂鬱,就是活得太無聊。淡泊,不是不求進取,不是無所作為,不是沒有追求,而是以一顆平靜的心對待生活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讓我們的心境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淡泊就在其中。這或許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擁有一份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現實的逃避者,而是在人生之中,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會一帆風順,而是有進有退,有榮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穀。如果我們認識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在任何時候都會保持心理平衡,都能作出明智的選擇。
平淡的日子不會永遠平淡,隻有懷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棄的追求,才能使我們在獲得生活饋贈的那份歡樂和成功給予的那份慰藉中,譜寫出生命中最璀璨輝煌的樂章。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是一種明悟的感覺。淡泊為人,才能活出自我,淡看人生,才能心寬處世,才能把自己的本色演繹得精彩。
淡看人生、寬心處世,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遠離塵囂;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雅休閑;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恬淡從容;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人生。
隻有淡泊人生,活出真我,人生才能隨性而為,心情才能快樂超然。
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首,曆史上往往將兩人齊名。這不僅是因為兩人性情相近,才情相若,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淡泊人生者,對他們不欣賞的朝廷公然表現他們的不合作,他們的生活態度與處世作風與其他的文人學士截然相反,他們活得真實、自然,敢視蔑視禮法。
阮籍對於司馬家政治集團不滿,因此他以整天喝酒來實行不合作主義,當司馬家來向他求婚時,他一連大醉六十天,以醉酒加以推辭。司馬家又逼他做官,他偏不挑大官而挑小官做,因為步兵尉營人會做好酒,他就去做了步兵校尉。然而做了沒多久,就又雲遊四方了。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卻要送行,按照當時的禮法,小叔子是跟嫂子不能打交道的,可阮籍不以為然,在他看來,給嫂子送行才是真正的禮貌,才是真正的合禮合理。阮籍的母親死了,阮籍甚至還擊節高歌,表現得十分高興。
這在一般人看來是不合當時的禮法,甚至是無異於禽獸的行為,可是阮籍並不在乎,他隻求問心無愧,活出真正的自我。
在阮籍外坦蕩而內淳至的態度裏,那一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感歎。
看著在世俗中那一張張打磨出來的虛偽的呆滯的一統化的模型化的臉孔,哪裏還有真正的自我?
清晨,常再盛睜開眼睛,陽光已照到床頭。一個小時之後,他就扛著鞋箱,走上街頭給人擦鞋去了。
這是常再盛2007年第三次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在四望亭附近擦皮鞋。
夾在幾位衣著破舊的擦鞋匠中,他有說有笑,手法嫻熟、專業。
常再盛覺得,在一雙雙布滿灰塵的皮鞋麵前,他找到了一種純淨的愉悅,找到了生命的本真,找到了自己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尊嚴。
在普通人眼裏,常再盛不可謂不成功:揚州大學藝術學院設計係主任、揚州大學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級訪問學者。作為一個著名的雕塑家,他有房有車,生活寬裕。
不過,常再盛一點也不像有錢人,十雙襪子,五雙有補丁。
在此之前,常再盛一直在苦苦尋找尊嚴在哪裏。他說: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在校長麵前,我要畢恭畢敬;在學生麵前,我要有‘師道尊嚴'.可是,這兩個’常再盛‘,是真正作為’人‘的常再盛嗎?還是一部社會機器?他常常感到自己不能解答我是誰、尊嚴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