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就能夠在不斷的比較競爭中努力提升自己,給自己向上的動力。在你忙於打壓身邊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對手時,自己的事業也會停滯不前。不前進就是落後,在你停止了前進的時間裏,會有更多的人從你身邊跑過,而真正有才幹的人也不會被你打壓下去,到最後,落在後麵的隻有你一個人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那些謙虛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知己,而那些妄自尊大、心胸狹小的人則會令人反感。沒有人希望被別人踩在腳下,總想著踩低別人顯示自己的人不會得到真正的朋友。
老程是機關裏有名的筆杆子,憑借一支生花妙筆寫出過許多精彩的報告,深受領導賞識。平日裏,老程也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總覺得自己比一般人有思想,有深度,喜歡向別人宣講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
這天,老程又向一群剛進單位的新人大講特講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偏離主流的奇異觀點引得幾個新人露出了崇拜的神色,老程心裏更是得意了。
正講到得意處,新人小元忽然開口打斷了他自以為是的論斷,舉出充分的實例駁倒了老程偏激的言論,老程頓時就覺得臉上無光,與小元激烈爭論起來,言辭刻薄,冷嘲熱諷,完全沒有一個前輩該有的風度,在場的人都對他毫無素質的表現十分驚訝。
之後,老程就處處找小元的麻煩,尤其是當他發現小元的文件寫得很好,內容深刻且文采斐然,更加擔心小元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在平日裏想方設法刁難這個年輕人。
年輕氣盛的小元根本不吃他這一套,在出現了幾次交上去的文件被他棄之不理的情況以後,小元越過老程直接把文件交給了上一級領導,領導不僅采用了小元寫的稿子,還批評老程不能容人,老程打壓別人不成,還落下了嫉賢妒能、不能容人的惡名。
越是有涵養、穩重的成功人士,態度越謙虛,心胸越豁達。相反,隻有那些淺薄狹隘的人才不能容許別人超過自己。
在人生的舞台上,那些有容人之量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總能給自己贏得更多的知己和成功的機會。那些妄自尊大、炫耀自己、貶低別人的人則會令別人反感厭惡,最終使自己在交往中到處碰壁,阻絕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要想在人際關係網中更加遊刃有餘去贏得友誼,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修為,放低自己,給別人留一塊舞台,讓自己的能力在良性的競爭中不斷得到提高。
《三國》中的劉備和《水滸》中的宋江,都是文不超群,武不出眾的人物,何以坐第一把交椅,原因很簡單。他們能容人量,善人之才!能容人才能善用人才,兩者兼具,才是最大的人才!
4.人生是天平,完美是負重
或許你還是一個在象牙塔裏接受知識灌溉的學子;或許你已經步入社會,成為一個在職場打拚的新人;或許你完全老練到可以隨時變幻麵孔去麵對每一次交易;又或許你已年過半百,參透世事。在所走過的這些歲月裏,我們也許有著完全不同的際遇。然而,有一點,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相同的,那就是我們都曾歡笑或者悲傷過。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學業無成,戀愛失意,事業受挫,家庭變故,經濟拮據,人際是非以及命運無常等等,都會給人帶來憂愁或沮喪,尤其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競爭激烈,人心浮躁,以至有人感歎身心苦累,這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學會寬心。
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個男人來到一家婚姻介紹所,進了大門後,迎麵又見兩扇小門,一扇寫著:美麗的,另一扇寫著:不太美麗的。男人推開美麗的門,迎麵又是兩扇門。一扇寫著年輕的,另一扇寫著不太年輕的。男人推開年輕的門……這樣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後推開九道門,當他來到最後一道門時,門上寫著一行字:您追求得過於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笑話當然是笑話,但是說明一個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真正十全十美的事是沒有的,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完美。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藝術品,更沒有絕對完美的人,過於追求完美,常常會束縛自己,就像常把夢幻帶到現實中的人,經常會感到失望和沮喪,不要說完美是盡善盡美,其實完美並非真的完美,即使上帝也做不到完美,如果這一切真的完美,世上怎會有那麼多不公平?
生而為人,我們總是希望自己不犯錯誤,把任何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無瑕,我們害怕犯錯,一旦犯了錯,就常常責怪自己。在精神上肉體上都經受著極大的折磨。其實,何必這樣呢,寬心一些,換一種心態,或許就是另一片天地。
古語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我們苛求完美,隻因想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僅此而已,完美就是一處景致,一旦隨意踐踏就會殘缺,完美就如春天嬌豔的花朵終會凋零枯萎,不要追求完美,其實完美是一種傷害。或許,殘缺才是真的美!
笑容或者眼淚都是人生的調色劑,沒有了它們,人生也便失去了色彩。但它們之於我們每個人的意義又各有不同。心胸寬廣的人,總是在生命中看到無數個豔陽天,所謂的眼淚也便成了排解情緒或者表達感動的染色劑。心胸狹窄的人,頭上所頂的多數都是陰霾,快樂也成了自欺欺人的假象或者寥寥無幾的奢侈品。
回頭想想,你是否總是為了這樣那樣的小事而皺起眉頭?而你的生活看起來又總是沒有身邊的其他人那麼盡如人意。你也常常羨慕那些自在而又快樂的旁人,或者慨歎自己為什麼總累得喘不過氣來?其實,生活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而你的負累隻在於你在自己的人生天平上放了太多沉重的砝碼,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
人活著就應該有目標,有目標才會有方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人生永遠不可能完美,人是在不斷的去填補它讓使越來越接近的過程中體會到付出後收獲快樂的。給自己定個目標,體會一下完成後的喜悅,那麼你的快樂就會多一分。
想來天地都不齊全,何況小小的人乎!我們都是普通人,何必勉強,給自己一個放鬆的理由,要知道:不完美才是人生。追求完美是錯誤。生活中,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由自己追求完美才導致的。
每個人都在尋找完美,但過分的完美隻會增加自己人生的負擔。
快樂與痛苦就是四季中的夏季與冬季。如果你選擇了夏天的鳥語花香,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那麼,你就無法再將冬天的白雪皚皚放在眼裏。在你看來,那不過是一片失去一切生機的落寞。
其實,不管是夏季還是冬季,對你來說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風景處處都有,生活也一樣照過。左右你情緒的隻是你自己的內心感受。唯有放寬心胸,看到一切時你才能體驗到不同季節所帶來了美好感受。
18歲的盧安是一名高中生。她滿腦子都是想要成功的概念。她是個標準的全優生,踏進校門以來就一直如此。她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拚命讀書、做作業,因而沒有時間過自己的生活。她簡直就是一架儲存書本知識的計算機。可是,盧安非常羞於和男孩子接觸,長到這麼大還從未同男孩子拉過手,更別說約會了。她養成了一種神經性抽搐的習慣,每當我們談及她性格的這一方麵,她的麵部就會抽搐。盧安一心想做一個成功的學生,並因此而忽略了全麵發展。
一位心理學醫生問她:在你的生活中,什麼更重要一些?是你的知識,還是你的感覺?
盧安想了好久才說: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盡管她是個出類拔萃的優等生,但她卻缺乏內心的安寧,而且實際上非常不幸福。在詢診之後,她開始重視自己的情感,她用學習課程的頑強精神來學習新的思維方法。
一年之後,盧安的媽媽打電話給心理學醫生,說她女兒在大學一年級英語考試中有生以來頭一次得了個3分,她非常擔心。醫生告訴她,這是件大好事,正說明她女兒在其他方麵開始有所用心,說明她在全麵發展;當媽媽的應該帶她到飯館裏好好慶賀一番。
事事追求完善、都要拚命做好,這會使你自己陷入癱瘓。不要讓盡善盡美主義妨礙你參加愉快的活動,而僅僅成為一個旁觀者。你可以試著將盡力做好改成去做。
如果你將自己的價值與成敗等同起來,必然感到自己是毫無價值的。想一想托馬斯?愛迪生,如果他以某項工作的成敗來衡量他的自我價值,那麼他在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後就會認輸,就會宣布自己是個失敗的探索者,並停止用電燈照亮世界的努力。然而他並沒有認輸。失敗是成功之母,它可以激勵人們去努力,去探索。如果失敗指出了成功的方向,人們甚至可將其視為成功。
不盡善盡美主義並不意味著惰性。如果你為自己製訂盡善盡美的標準,那麼你便不會去嚐試任何事情,也不會有多大作為,因為盡善盡美這概念並不適用於人。它也許隻適用於上帝,但你作為一個人,不必以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
人們總是在不斷的比較中原諒他人,苛求自己,甚至自家的垃圾筒沒有鄰家的好看都能讓人傷心好一陣子,不是不寬心是什麼?
學會寬心一點,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不要拿別人的長處來苛求自己。肚子足夠大能撐別人的船,固然驕傲;但肚子大到能將自己包容進去,那就更不容易了。能在自己的思想裏,自在漂流,那應該叫做--戰勝自己。
西方有兩句這樣的格言:我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真實本質。
熱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端。全麵接受你自己是很重要的,其原因之一便是這樣可使你更安心地對待自己,更具同情心。當你表現得或感覺到無保障,不要假裝並無不妥,你可坦然麵對這一現實並對你自己說:我覺得害怕,但沒關係。如果你感到有點嫉妒,貪婪或氣憤,不要否認或掩飾你的感覺,你可坦然麵對它們,這可幫你迅速擺脫並遠離它們。當你不再把你的消極情緒看得過重,或當做可怕的事,你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被它們嚇倒。當你接受自己的一切時,你就不再需要去假裝生活是完美的,或希望如此。相反你會接受自己的現狀,就是現在。
當你接受自己不夠完美的那些部分,奇跡便會出現。伴隨消極的方麵,你也將開始注意到積極的方麵,你自己身上那些極出色的、你也許從未認為自己所具有的、或甚至從未意識到的方麵。當你有時在心裏對自己表現出興趣時,或當你令人難以置信地無私時,你可能就會注意到它們。有時你可能會覺得無保障或害怕,但更多的時候你是勇敢的。盡管有時你肯定會焦慮不安,但你也能非常放鬆。
麵對不完美,當然要學會寬心,當然寬心並不等於縱容或者放縱自己,嬌慣自己。而是讓自己身上的壞習慣、不良的思想意識,得到限製糾正;扭曲的人格人品、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得以轉變。寬容自己,並不是不吸取教訓,去做同樣的蠢事,犯同樣的錯誤,而是走出困境的一種積極的途徑,是一種理性的提升和肯定,是給自己創造出站在困境之上的另一個新的生活起點,是給受傷和絕望的心靈,重新注入光明、希望和信心。
奧格?曼狄諾指出:接受你自己的一切,就像是在對你自己說:我也許不完美,但我就是我,這沒有關係。當消極思想出現時,你可開始將它們看做是整體中的一小部分,始終以善意和寬容來對待你自己。
寬容別人是豁達、大度,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美德;麵對不完美,學會寬心,同樣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撥開烏雲見晴天的陽光,是化悲痛為力量的靈丹妙藥。學會寬心,風雨之後就一定是彩虹!
其實,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隻要我們抱著沒有最好,但有更好的態度,用心去做事,隻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值得我們滿足和高興。對於那些缺憾,我們隻要把它當作教訓,引以為戒,並以此來激發下一步的行動,完全不必把它過於放在心上。生活中真正給我們教益的是那些曾有的失敗、曾經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