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溫馨祥和之處盡己所能取得一些成績,造福他人、社會,滋潤自己,並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這種人生的真實足跡難道算不上成功、不值得珍惜嗎?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平平淡淡走自己的路,無事心自寬,寬心帶來快樂。

6. 心無雜念,幸福心底生

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隻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

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快樂的精神,隻有這樣,煩惱才會離你越來越遠,而不是越來越近。

一天清晨,在一列火車的臥鋪車中,有四個男士正擠在洗手間裏刮胡子。經過了一夜的疲困,隔日清晨通常會有不少人在這個狹窄的地方作一番漱洗。此時的人們多半神情漠然,而且彼此也不交談。

就在此刻,突然有一個麵帶微笑的男人走了進來,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是卻沒有人理會他的招呼,或隻是在嘴巴上噓應一番罷了。之後,當他準備開始刮胡子時,竟然自若地哼起歌來,神情顯得十分愉快。他的這番舉止令其中一個人很生氣,於是這人冷冷地、帶著諷刺的口吻對這個男人問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樣子,怎麼回事呢?

是的。你說得沒錯。男人如此回答著,正如你所說的,我是很得意,我真的覺得很愉快。然後,他又說道:我是把使自己覺得快樂這件事當成一種習慣罷了。

這就是那個男人說話內容的全部。後來,在洗手間內所有的人都已經把我是把使自己覺得快樂這件事,當成一種習慣罷了這句富含意義的話牢牢地記在心中。

事實上,這句話確實具有深刻的哲理。不論是幸運或不幸的事,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往往占有決定性的影響地位。有一位名人說: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宴。這段話的意義是告誡世人設法培養愉快之心,並時常用快樂來主宰自己的生活,那麼,生活將成為一連串的歡筵。

一位聞名遐邇的老人被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作為特約嘉賓邀請來參加活動。他確實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老人。他的講話完全沒有經過特別的準備,更沒有經過任何排練。這些講話與他的個性是完全一致的,他精神矍鑠,容光煥發,充滿快樂。無論他想說什麼,他都毫不掩飾,而且思維敏捷。他的機智幽默,讓聽眾捧腹大笑。大家都非常喜愛他。這次節目,他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後,節目主持人問這位老人為什麼總是這樣高興:你一定有什麼特別的讓自己快樂的秘密。

不,沒有,老人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秘密。這隻不過和你臉上的鼻子一樣普通。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有一個習慣性自問:你快樂嗎?我的回答一定是快樂,非常快樂。我已經把快樂問答當成了一種生活中的習慣。

這似乎也太過於簡單,而且這個老人的思想也好像是過於膚淺。但是,這讓我們想到了林肯,林肯曾經說過境由心造,你的心裏有多快活,你也就會得到多少快活。如果你想讓自己不開心,那你時時刻刻都可以不開心。而且,這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隻要你選擇不開心就可以了。你可以告訴自己什麼事情都不順利,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滿意,那麼,你肯定就開心不起來。但是,如果你對自己說事情進展良好,生活也不錯,所以,我選擇開心,那麼,你肯定就會快樂。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快樂和行動,使得時間變短了。不論時間的長短,讓你的時間充滿愉悅的鈴聲。對於快樂,一部分人一笑置之,他們是無知的一群,他們不懂快樂的真諦。

快樂是真實的,是發自內心的;除非獲得你的允許,沒有人能夠令你苦惱。

快樂不是爭來的東西,也不是應得的報酬。快樂不是道德問題,就像血液循環不是道德問題一樣。快樂與血液循環二者都是健康生存的必要因素。快樂就是我們的思想處於愉悅時刻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你一直等到你理應進行快樂思維的時刻,你很可能產生你自己不配得到快樂的不快樂思想。

人生就像爬山,許多人都希望攀登得越高越好,渴望去享受那種登臨巔峰的快樂。但總是一座高過一座,由於身上背負了太多欲望的包袱,使得這種心存已久的渴望成了一種沒有止境的索求。到頭來我們不但越爬越累,登不上山頂,還弄得身心俱疲,丟失了很多已有的快樂。

叔本華曾說過:人們很少想到他們擁有些什麼,但是卻常常想到比別人少了些什麼。這種心理所造成的不幸,很可能要比任何災難和戰爭所帶來的困苦要多得多。隻有我們懂得適可而止,把心量放寬一些,敢於放棄不斷追求更好的慣性思維,用心去體會生命,善於享受生命中點點滴滴的快樂,那麼,幸福就隨時隨地都在我們的身邊。

艾迪雷?肯貝克和他的同伴被救起時,他們已經在太平洋上整整漂流了21天。當有人問起:這次驚險的死亡之旅所帶給你的最大收獲是什麼?他微笑著答道:最大的收獲便是當你有足夠的水喝、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填飽肚子時,你就不該再有任何抱怨了。

幸福並不是不斷地去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而是充分享受你已經擁有的一切。當你對自己的擁有心存感激時,你就是幸福的。

在一座小鎮上有一家商店,店主是一位接近60的老人,他已經在這所小鎮上居住了將近30年。由於老人經營商店時待人熱情,小鎮上的人都喜歡到他這裏來買東西,因此,小店的生意一直很興隆。

漸漸地,小店的規模一天天地擴大起來,商品的種類和每天來此買東西的顧客越來越多。但老人還是采用之前那種傳統的記賬方式,由於種類繁雜,很多時候,賬目都難免會出錯。很多人都勸老人購買一台結賬機,但老人一直都不肯。

看著父親那本厚厚的卻很少被翻閱的賬本,做會計的兒子終於忍不住開口問:爸,你為什麼不改一改記賬的方法,把一切都算的清楚一些呢?難道你就不怕虧本嗎?

老人聽後笑著說道:這個不用算,即便是不記賬,我自己心裏也有數。兒子還是不明白:那你平時是怎麼計算利潤和成本的呢?

老人看著滿臉疑問的兒子,緩緩地說道: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家裏的生活過得很艱苦。你爺爺去世的時候,隻留下了一條藍布褲和一雙黑布鞋給我。打那之後,我就離開了村子,自身一人來到這個小鎮上。我拚命地工作,努力為自己賺取生活費,終於攢夠錢開起了這家百貨商店。後來又遇到了你的母親,同她結婚之後,又有了你和你的妹妹。這一切,比起小時候的生活來,都讓我感到幸福極了。所以,我的成本和利潤計算起來很簡單。就是用我現在所有的一切減去那條藍布褲和那雙黑布鞋。無論收入多少,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生活其實活得就是一個充實飽滿的過程,回首一路走來的路途,充斥在我們回憶裏的不但有一生的得失輸贏,更珍貴的是沿途美好的風景。寬心的人都得去享受,去珍惜。

快樂不在未來而在現在。很多人不快樂,因為他們總是企圖按照一個難以實現的計劃而生活。他們現在不是在享受。而是在等待將來發生的事情:他們以為等到自己找到好工作之後,買下房子以後,孩子大學畢業以後,完成某個任務或取得某種勝利以後,就會快樂起來。這種人一概都以失望而告終。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不要急不可耐的疾步向前,隻為那景致最後的繁華,殊不知沿途才會有最讓人留戀的美景一片,徜徉其中,悠然到達終點,美好不過。

幸福快樂都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縱是怎樣也隻會在憂愁難安中度日,這樣的生活才是最為百無聊賴的。

全國極具影響力的著名教師李鎮西曾在一次講課快結束時給學生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姚嗣芳,她是成都市特別有名的小學語文老師,三十多歲,課上得特別棒,很多學生到那個學校去就是想聽她的課,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去年10月,聽說她被提為成都市錦江區教育局副局長,很多人向她祝賀。我當時也想給她打個電話,因為忙就沒有打。後來聽說她腿摔斷了,在家裏養傷。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今年元旦,我們搞了個聚會,她沒來,她所在學校的校長來了,我就問:’姚老師現在去當局長了?‘校長說:’沒有,還在我們學校。‘怎麼回事?校長說:’她不去呀!‘大家都非常驚訝。

於是,我給姚嗣芳打了個電話,電話裏聊了很久。姚嗣芳不是張揚的人,她是非常樸實的一個人。她說,她隻覺得做老師是最幸福的。很多人覺得她傻,多少人夢寐以求要當這個副局長。她說:’我用盡了所有的關係去找領導談,說服領導讓我回到學校,就做一名普通的老師,無私奉獻。‘

李鎮西告訴學生們:我認為,姚嗣芳既不傻也不高尚,她隻是忠實於自己的心靈,實踐並體驗著自己的幸福觀,僅此而已。

生活本身就是一係列問題,如果你想要快樂,你就快樂吧,不要有條件的快樂,而要把快樂當成自己的一種心理性格。正如積極的心態能夠加快一個人成功的步伐,快樂的心理性格可以讓你擁有一個無悔的人生,讓你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能夠坦然微笑。

生活本來就不複雜,幸福本來就是很簡單,心中無雜念,人生自在逍遙,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心無雜念的人,會比較容易得到幸福,就像向日葵,每天隻要能對著太陽,就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