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藝術都不可忽視它的形式美,藝術如果喪失了形式美,就失去了它的審美價值。魯迅先生說,我國文字具備三美,“意美以感口,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指書法藝術的美。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以漢字為載體的造型藝術,通過線條、結體、筆韻墨趣和章法來表現情感意蘊,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線條美
用線造型是我國造型藝術的傳統,不論繪畫、雕塑、建築等都是如此,它簡潔而概括、單純而深刻。柔中有剛、剛中帶柔的線條是書法作品構成的基本元素,是視覺形象美的基礎。書法也是線條運動的藝術,一條氣韻生動的線條展現給人們的美是很豐富的,或安詳雄渾、或流暢自然……本質上體現著書家的精神特質。李澤厚曾在《美的曆程》一書中,把書法視為“有意味的形式”,是“淨化的線條”。單從形式上看線條有粗細、連斷、方圓、轉折、燥潤、曲直等之分,但怎樣的線條才是美的呢?
1、筆法嫻熟,富有力度。
筆法是前人在長期的用筆和審美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豐富起來的。線條的質量與用筆是否得法緊密相連。蔡襄勒字、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米芾刷字等,不同的筆法產生了不同的力度、風格。筆法精熟的書家可以寫出各種形態美的筆畫,優質的線條既便是很細,但依然圓渾飽滿而有力度,反之則飄浮、淺薄。筆法嫻熟,用筆順乎其性,掌握規律,手中之筆自然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樣寫出的筆畫氣脈貫通,富有力感。粗短的,敦實而不失笨拙;細勁的,堅挺而不失僵硬;圓轉的,流暢自然而不失輕浮漂滑;曲屈的,跌宕有姿而不致生硬造作。
中鋒寫出的筆畫堅實圓潤、有立體感,側鋒的效果則犀利峻峭、富有開張之勢。圓而厚的線條效果主要體現在落筆、轉折和起收筆上,清包世臣說:“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用筆的順逆、方圓、提接等都是書寫線條方向轉換處的運筆技巧和方法。澀是線條本身呈現給欣賞者的一種感受,主要見於畫的中部,行筆宜慢,可以增加用筆的凝重感。清劉熙載說:“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期不期澀而自澀矣”。“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等,都是對線條美的生動概括。
2、配合協調,富於變化。
講究配合就是要主次分明。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畫山者必有主鋒,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講究主筆與從筆之間的配合,是曆代書家都十分重視的,如顏真卿的捺腳,歐陽詢的長豎等都很典型;楷書中有“字無雙鉤”的說法,隸書中有“蠶不重臥,燕不雙飛”的口訣,原因也在於突出主筆。講究配合還要注意線條間的銜接、迎讓和顧盼、呼應的關係。線條間的銜接就如人體的關節,過渡自然緊密,整字才顯嚴謹有力。線條間的迎讓、顧盼不僅可以造成整字的氣息流貫,而且也賦予線條自身靈動多變之態。古人十分重視線條形態的變化,例如五代的楊凝式的《韭花貼》深幽無際,點畫間多有異趣。變化是藝術的生命。王羲之說:“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雷同”,孫過庭也有同樣的看法:“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雖然漢字的基本筆畫並不多,但隨著書體以及筆畫之間的組合狀況不同,每一種基本筆畫,均有多種變形。這樣,線條的總體形態就豐富了起來,加上用墨的變化,更增加了線條的形態美。
二、結體美
清馮班在《鈍吟書要》中說:“書法無他秘,隻有用筆與結字耳”。結體也叫結字、間架,指漢字內部的搭配關係,就好比人的五官,大小適宜、比例協調、位置得當才能組成完美的麵容。文字本身就有構圖美,前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講解字形結構的著作。書法表現的是一種抽象的形式美,不懂得造型美,就象建房造屋沒有設計好的理想的藍圖,線條隻是手頭上一堆沒用的材料。書法結體美是以線條美為前提的,是指漢字間架結構既有變化又有呼應,既多種又統一。它並不是橫撇點捺的機械拚湊,除了恪守文字的可識性之外,還必須遵守對比統一的原則,做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或平正均勻,疏密相間;或向背呼應,顧盼生姿;或參差變化,斜正得宜。
藝術來源於生活,書法也不例外。漢蔡邕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之書矣”。這段文字從一個側麵給我詮釋了書法的造型美,是以人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的形態聯想為發端的。漢字是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約定俗成,經過較長時間的孕育、豐富、選煉發展起來的。漢字最重要的特點是“以形示義”,它是對自然物象的特征加以概括,運用具有特定意味的線條來表示某種抽象的含義,有無可比擬、豐富多變的視覺形象,這是漢字本身就具有的美的特質,是書法藝術產生並不斷發展的根本原因。為滿足社會實用性的需要,書體、字形不斷地演變,書體自甲骨文、金文之後出現了大小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字形也循著從繁到簡、從象形到概括抽象的方向發展,但筆畫形態卻日趨豐富。這不僅豐富了漢字的視覺形象,而且也增加了漢字的抽象意味,使得書法成為一種直觀的視覺形象與抽象的意蘊巧妙結合的藝術。書家深悟其中的道理,總是將自然萬物與人的意象緊密聯係在一起,造就了漢字體勢的豐富性和可變性;同樣一個字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姿態美,或端莊嚴謹、或瀟灑流暢……但不論如何千變萬化,都有美的共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