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誤乃是人之常情。這樣說無疑是對的,但是說話總是帶“哦”卻應該被判以重罪。
對於“哦”,早在它泛濫成災之前就應該被消滅,因為現在它的子孫後代已經快要占領整個世界了。
“哦”,隻不過是我們語言的無數累贅中的一個。
“哦”和“你知道”一樣都是語言中毫無意義的累贅成分,隻不過是添入了些增加停頓的聲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家常見的累贅成分,如“現在”、“據說”、“那麼”、“你知道我的意思”、“你懂吧”、“等等、等等”之類,以及喘息、碎嘴、清嗓子和哧哧發笑。
如前所述,清嗓子不僅會刺激說話人的嗓子,而且還會刺激聽眾的聽覺,使他們也想清嗓子。
有個律師煩惱地抱怨:無論什麼時候,隻要自己一講話,就能發現聽眾的眼睛裏呈現出一種痛苦的神情。
“我很清楚,”他說,“我的演講詞準備得相當不錯,可究竟我說話時有什麼毛病呢?”
其實,問題很簡單,他的毛病就是不停地清嗓子。當他後來認識到這個陋習之後,立刻改掉了(在所有的問題中,“自我約束”的力量不可低估,隻要能做到“自我約束”,大部分語言障礙都能因此而清除)。
至於哧哧發笑,對未滿14歲的人來說是可以原諒的。但如果超過了這個年齡還是不改,就是罪過了。
有位中年婦女說話總帶著一種持續的刺耳笑聲。為了減弱她的笑聲,盡可能使之不那麼刺耳,專家首先采用了貼紙的方法,在紙條上寫著“哧哧笑”的地方畫了一個紅叉。另外一個辦法是讓她練習運用通暢的呼吸來說每句話。這樣,她也就沒工夫停下來發笑了。
除此之外,專家還采用了一個心理上的措施。
因為哧哧發笑令人聯想起少年時代,所以專家問她:“你要是喜歡哧哧發笑,為什麼不穿上一條少女的迷你裙呢?”清除陋習的前提是要先認識到陋習的存在。事實上,有時隻要認識到這一點就足以達到清除的目的了。
貼紙是理想的警告牌。如果發現自己說話時,常帶“哦”之類的字眼,你可以把“哦”字寫在貼紙上,在上麵畫個叉或一條線。至少要做6張這樣的貼紙,分別貼在你經常看到的地方,諸如寫字台、爐灶、電話機上,並切實按照這個要求去做,要不了幾天,你的障礙就會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