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約束小動作(1 / 1)

一位事業發達的房地產公司老板坦率地表露出對陳先生的憂慮。

陳先生是他那裏最有希望的年輕主管之一,人很機靈,精力旺盛,對公司的貢獻也大,而且生得儀表堂堂。可不知怎麼回事,他總是讓人煩躁不快。

問題出在哪兒——服裝樣式?談吐?聲音?這位老板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他還是讓陳先生求教於專家。果然和他說的一樣——陳是個精明強悍的人。但他的毛病立刻被發現了,那就是他的右手。

那隻手在不停地動作,有時像遊蛇似的扭動搖擺,有時又像隻飛蝶那樣滑過眼簾,再不就同風車輪葉一般在麵前旋轉個不停。

在印度舞蹈中,手勢就是語言,手借助位置、動作的變化來敘述複雜的故事。同樣,聾啞人也是完全依靠手勢和身體動作來傳達抽象的意念。如果能正確運用手勢,其表意作用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在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但一定是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運用,否則隻能起到分散聽眾注意力的作用。並非你每次提到“一”,就要伸出一個手指頭,提到“二”,就要伸出兩個手指頭,因為這些字本身就可以表達意思。如果你的手比你的聲音更吸引觀眾,那麼手就把風頭全搶過去了,而它本不應該喧賓奪主。

專家給陳先生開的處方可能不怎麼正規,但是挺有效。

輪到他作演講時,讓他右手腕上係一個紅色的大蝴蝶結。並且告訴他:“隻要你這隻手一舉起來,你就會看到蝴蝶結,同時,我們也會看到。這樣,我們就隻注意那個蝴蝶結,而不可能專心聽你講話了。”這個辦法很有效,他的手終於安靜下來了。

等他的課程結束以後,他把蝴蝶結帶回到他的辦公室,放在一個玻璃罩裏作為警戒物。此後,他就能任意控製他的右手了。

你應該能夠糾正,或者至少可以減少不正確的手勢。美國的湯姆·韋克曾在《紐約時報》上把理查德·尼克鬆在1968年競選中的手勢歸納為:“自由泳、鬥牛、空手道的劈砍、刺戳、上揚以及單手投籃等。”同時,他也注意到尼克鬆在當選總統後,把這些缺點都改掉了。

在影響交流效果的身體障礙中,最多見的就是多餘的手勢。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如有些人老是搖頭點首,有些人喜歡舔嘴唇或咬嘴唇,還有的喜歡心神不定地玩弄手裏的鉛筆、飾物,或者去掉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線頭,其他如身體左搖右擺,騎木馬似的前仰後合,獅子踱步一樣地來回盤旋,鍾擺一般地晃二郎腿,以及聳肩膀、掠頭發、彈拍桌麵、剔玩指甲等等。

這些身體障礙多數是因為緊張造成的。而緊張又是在談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美國著名辯護律師克萊倫斯·達羅有時就運用一項身體障礙擊敗對手,當他的對手向陪審團陳述證據要點的時候,他就在桌邊抽著雪茄,讓煙灰越來越長,卻不彈掉,直到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他那支雪茄上,等著煙灰掉下來,他的對手常常因此無心再說下去。

隻要這個障礙不是真正的頑症,一般都可以沒有痛苦地糾正。如果你說話時總是搖頭點首,可以在打電話時在頭上放一本書,要是能做到打完電話書還沒有掉下來,那你的問題就解決了(當然,這個練習要在你獨自一人的時候做,否則別人會以為你神經出了問題呢)。

另外,貼在適當位置的紙條也是理想的警醒物,它就像維護你談吐的保姆一樣。

一位極受歡迎的女性雜誌的編輯請求專家幫助她改善在會議上發言的效果。她說話時鼻子像兔子一樣一皺一皺的,而她自己全然不知。專家要求她寫12張貼紙,上麵意味深長地寫著:“鼻子”兩個字,字的上麵畫了個紅叉。

一周之後,她再也不像兔子了,重新回到了“人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