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向李治投了投名狀,就在無顧忌,做了個揖,直視李治的眼睛,朗聲道:“那殿下誌在幾何?”
“小桂子,先退下,今天的話你若是記住半字,我可不饒你。”李治和顏悅色的對小桂子說。
“是--”小桂子立刻告退,隻是走的時候,渾身有些瑟瑟發抖。
李治看慣了電視劇,自己也就不知不覺的學起了電視劇中那種表麵上很優雅,卻最是讓人恐懼的氣質,果然,一試之下,小桂子的心中立刻就恐懼的無以複加。
“怎敢欺瞞,李治誌在‘天下’一統。”李治仔細想了想,自己確實是希望唐朝的旗幟能夠插遍世界的各個角落,雖然這很不現實。
玄奘眼睛一亮,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兩個人的殘局,複又沉聲道:
“從殿下的棋局來看,殿下心中有大誌宏圖,不願安於一隅,那就應該先攬權。而最迫切的,當然是軍權”
玄奘明辨李治心中所想,在也無所顧忌,侃侃而談,毫無懼色。
看李治轉過身去,玄奘剛要繼續說下去,就聽李治對著池塘道:“唐風,如今大唐的軍隊都掌握在那些人手裏,我說的是實權。”
假山後閃過唐風的身影,今天他一襲白衫,想是為了躲避行蹤。
玄奘看到唐風,微微吃驚了一下,沒想到李治竟然對他這等信任,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即使如自己拜為義兄的太宗皇帝,也沒有向他透露過唐風的存在。
就衝著他的胸襟,也許他真的能超越太宗皇帝也說不定。唐玄奘暗想。
唐玄奘不知道,李治初來乍到,心裏還沒有沾染多少帝王的思想,也還不太適應自己的角色。所以才會如此。若是十年之後,他唐玄奘就是有在大的才能,在高的身份,也不能得李治如此信任了。
隻不過他既然知道了這秘密,那結局,也就注定了。
“如今大唐有三種主要軍事力量。”
唐風對李治行了一禮,看也不看玄奘,自顧自的說。
“首先是正規軍隊,大唐現有軍隊建製五十八萬六千九百人,其中,駐京師南北衙由太子、先皇、宰相統領的元從禁軍總數為十萬,大唐自先主重新劃分後共分十道,下設府、州,其長刺史或都督統兵,此共計四十八萬六千九百人。我朝軍建現實行府兵製,軍隊皆定時調換,三年選起精銳駐京,稱‘上番’。而這其中由以禁軍最為精銳。以我朝人口而定,極限調用的軍兵數為六十萬,上番守宿最多十萬。”
大唐的禁軍是精中選精,全部都是有實戰經驗的鐵血軍人,這也是唐朝前期所執行的軍製策略,一是用來削弱將領的威望,二是為京師重地留下強有力的保證。
“我朝軍建係統完備,雖不利於應急,但是目前最為穩妥的軍製之法。隻是都督的人選應該注意罷了。隻是這種軍製是建立在均田製的基礎上,若均田製被廢,則無兵源矣。”李治皺眉道。
“殿下所言極是,以小僧看來,這府兵製還是要堅持,均田製更不能放鬆,兵者以百姓為源,隻有百姓生活充裕了,我大唐軍隊才能更加彪悍。不過府兵製雖然節省了朝廷的開支,但他的缺點也極為明顯,就是不能持久作戰。士兵皆來源與農民,若在農忙時作戰,則農廢矣。所以先皇每戰必閃電而行,以保國之根本。但恕老衲之言,先皇出兵的次數還是太多,望殿下引以為戒。”玄奘在一旁侃侃道。
李治點點頭,“不錯,所謂國以民為本,其實一個國家的實力強悍與否,決定權並不在於軍隊是否善戰,而是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尤其是我朝以府兵製治軍,百姓作為一個軍隊的基礎,而軍事實力是一個強國的基礎,是我等必須重視的群體。”
“殿下聖明,好一個‘國以民為本’,先皇在時雖也重視百姓,但比之殿下,恐怕還是差上一些。”唐玄奘的眼裏充滿了驚訝和崇拜,他雖然不了解李治,但總還聽說過這個太子似乎是懦弱之輩,但今天一見,才知人言不可盡信。尚未登基既有這般見識,可以預想將來大唐肯定能繼承貞觀,開創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