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閱兵,到也好笑,當時李治還當真沒有想起來這麼一回事兒,在他心中,閱兵儀式一直都是很神聖的,當然,在大學裏的那個除外,而這個提議,還是旁人提出來的。
提出來的這個人,卻不是武將,而是一個州府的知府,他在給皇上遞的折子上建議了這麼一條,當時正式李治向全國的官員征集治國良策,這個建議,理所當然的被采納了,那個知府說的是天花亂墜,但李治可比他還要明白,當時隻是沒有想到罷了。
不過這閱兵式,如今也不過有過一次罷了,這條閱兵,被加進了永徽律中,規定每五年進行一次,上次舉行的是聲勢浩大,整個長安,都被驚動了。而這次,也差不多,加之各國的使者,都齊聚長安,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閱兵的兵種,並不是儀仗兵,因為大唐暫時還養不起那麼多兵,所以暫時以禦林軍代替,而禁軍,則用來維持整個閱兵的秩序,這當然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在大唐,禦林軍與禁軍是有區別的,禦林軍的職責,是包圍京師安全,是長安的守城軍,而禁軍,則是包圍皇城和行宮的安全,相較之下,禁軍的戰鬥力更強。
禁軍是最正規的募兵製的兵種,可以說,是大唐最精銳的部隊了。而禦林軍,則延續了以往大唐的傳統,每一年讓各個州府的駐兵輪番上番守宿。讓禁軍維持秩序,也可能是出於安全的考慮,若是禦林軍有什麼動亂的苗頭,手上沒有趁手的武器,肯定不是全副武裝的禁軍的傳統。
禦書房的人漸漸增多,不少官員,都被李治傳召而來,其中的薛淩,如今已經由禦林軍統領,降為禁軍統領,可誰都明白,禁軍統領雖然兵少,但絕對是最接近皇帝的武將了。
李治並沒有明說,這些官員,雖然都甚為可靠,但畢竟這裏人有專攻之才,並非都擅長這些。
“各位,此次急召卿家前來,是商議關於閱兵式的問題的,柳如器有幾天沒有向朕報告了,這次閱兵,重要性朕不用說了。薛卿家,你先說說。”
雖然隻過了幾年,但歲月的滄桑,早已經磨去了薛淩的銳氣,如今全身朝服的他,身材儼然有些佝僂了,聽皇上一問,才緩緩用滄桑的語調說道:“皇上,閱兵式正是在外國麵前體現我大唐兵威的重要儀式,但微臣以為,也要有度量,畢竟這些使者,並非我國的百姓,軍事上的機密,肯定是不能透露的。”
李治點點頭,這些早已經考慮過了,不過轉念一想,還是找個人監督的好,柳如器雖然是外圍的人員,但也知道不少軍事機密,不管他是有心還是無意,但總要有個人看著,才能安心。
薛淩可是李治身邊的老臣了,從李治到了大唐朝的第一天,就與薛淩結下了君臣之緣,這點隻有李治自己清楚。他李代桃僵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和任何人說的,所以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就被李治看的尤為重要,而第一天他遇到了很多如今還在幫助著他的人,薛淩、王連、唐風。
不管是有大才還是小才,李治最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善用,這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條件,尤其是在古代,領導者沒有什麼約束的情況下,李治的這種品德,讓他許許多多的瑕疵,都黯然失色。
雖然懷疑柳如器,隻是李治的一麵猜測,可以說甚是有些神經質,但畢竟萬事小心為上,若是長安鬧出點笑柄來,那可是丟了整個大唐的臉麵。
“皇上,說起這次的使者,那個西域眾國,似乎對我大唐頗有敵意,不敢隱瞞皇上,就在剛剛,他們的使者還在微臣的府邸上,對微臣說了一大通的好話,似乎不懷好意。”
薛淩補充的這一句,讓李治眉頭一皺,西邊的沙漠,他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雖然如今那邊的環境,並不像後來那麼惡劣,到處都是綠洲,但畢竟是戈壁沙漠之地,不太適合人煙居住,說實話,就算西域眾國聯合起來和大唐作對,李治都不會放在眼裏,可如今大唐好不容易安定了這麼六年,他一時之間,並不像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這與他內心對於東瀛的戰略構想,沒有什麼衝突之處,對於東瀛,那可是整個太平洋上最重要的跳板,是大唐掌握大海的重要向標,而且對於東瀛,肯定是一場完完全全的侵略性的戰爭,所以對大唐的經濟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但那西邊的沙漠之地,可沒有什麼好侵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