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 寒秋(2 / 2)

而這些天,李治最注重的,就是大唐各個道府之間的情況。

別看大唐如今是歌舞升平,似乎天下太平,但李治明白,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要極力掩飾這場戰爭,消弭戰爭對於百姓的影響才主導的輿論攻勢,還有其他人的造勢在其中。不過這些障眼法,根本就沒有蒙蔽李治的眼睛,他清楚的知道,如今的大唐,已經走過了太多的和平之路,動亂的苗頭,已經開始如火苗一般躥升,也許哪天遇到一股風,就會蹭的竄起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久定必亂。貞觀二十三年,加上永輝十三年,已經有太久的和平了,中華民族,永遠不會是一個安逸的民族,也絕對不會臣服與一個姓氏朝代,骨子裏存在著野心的人,絕對不會在少數。而這一年大唐的兵力大幅度調動,更是給了這些人一個機會。然而可惜的是,他們最終沒有在科舉之事鬧事。

當然,這些人都是聰明人,都明白如今根本就不是時候,不是因為時機不對,相反的是,今年的科舉之時,應該是皇帝勢力最弱的時候,但他們知道,他們沒有理由。

理由實在是太重要了,可以什麼理由起事呢,如今天下安定,似乎永徽皇帝征戰太多,有點窮兵黷武的意思,可這窮兵黷武,也要禍害百姓,百姓才能引起共鳴啊,可這皇帝到好,打仗根本就沒有用到百姓,也沒有增加賦稅等等。這讓人怎麼下口?

而這些人更明白,即便是皇帝勢力最弱的時候,李治依舊能夠隨時調動守衛在長安衛城的共計十三萬餘的精銳部隊,況且如今大唐部隊的機動性,實在是太高了。長安城根本就不用守幾日,增援部隊,就已經趕到了。

“東瀛那邊快要結束了,看來國外鬧完了,該國內了,薛淩,一會兒去替朕傳旨,著禮部準備迎接軍隊還朝,這次一定要大張旗鼓,朕要在海連城檢閱大唐的軍隊。”

說完,李治似乎又想起什麼似的,說:“還有,這件事情,不要與別人說,別人怎麼說,你也不要管。隻是若有人問起朕的態度,你回絕就行了,朕知道你的脾氣的,今天朕要在翠微宮逗留一天,不回宮了,你知會宮裏一聲。”

又吩咐了一大通,薛淩悉數記在心上,才匆匆下去辦事去了。

李治一共有三大行宮,其中兩個是李世民遺留下來的行宮,其中九龍山的行宮,李治經過了大張旗鼓的擴建,而翠微宮則是絲毫未動,這其中的原因,外人很難猜測的到。也許他們能夠猜出,李治是為了保留這翠微宮的一草一木,但卻肯定想不到,保留這些,不是因為李治要緬懷李世民,而是要緬懷曾經的自己。

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李治走在這亭台樓閣之間,依舊感到有些陌生,男人,原本就都是健忘的,對於細節的把握,男人遠遠都趕不上女人。李治有些頹然,不過繼而又有些釋然,記得感覺就可以了,何必要執著的記住每一個細節呢,畢竟生活,應該是向前看才對。

翠微宮總是給李治一種幽靜深宮的感覺,就好像傳說中的冷宮一樣,這裏的宮女其實很多,但在山風的映襯下,這裏卻顯得更加靜謐。長安的氣候是幹燥的,翠微宮卻比長安城,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清幽,這也是讓李治喜歡的原因。

終於打完了,自己最大的心願,也終於了解了,是該替自己考慮考慮的時候了。

平躺在草地上,李治手指尖,玩弄著一顆剛剛從樹上摘下來成熟的朱果,這種果子,成熟的時候,通紅通紅的,李治非常喜歡,就給它起了個別名,沒有想到幾年過去,這個名字,反而成了它的正名了。

秋天到了,你也成熟了,那我自己呢,我的秋天,到底是什麼時候呢,你知道嗎?

李治喃喃的望著漫天浮雲的藍天,自言自語。

其實他明白,他就如同這時間一樣,在一年一年的輪回,他遇見了很多次屬於自己的秋天,可他都舍不得放棄,而如今呢,他又該如何麵對這個即將來臨的秋天呢。

也許,這會是個寒秋,就如同他手中的朱果一樣,透著血色的鮮紅。(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