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讚美
讚美有著神奇的作用,它能使虛弱變為強壯,使恐懼變為勇敢,使暴躁變為冷靜,使失敗變為成功。學生可能因老師讚揚某篇作文寫得好而對當做家投注極大的熱情,最終成為文豪;也可能老師一句冰冷的批評則把一個未來的科學家徹底摧毀。
無論是誰,都喜歡聽別人說讚美的話,因為這是人的一種本性。讚美在生活中不但是好的潤滑劑,還是人際間的解毒散,許多尷尬之事,都可用它一一化解。因此,會說且善於說讚美的話,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本領。每個家長都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學會這種本領,真誠地讚美他人。
其實,家長都知道,在這個社會,會讚美他人的人,一般人際關係都比較好,辦事情也自然順利。當一個人聽到對方的讚揚時,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自然也會高興地聽從對方的建議。
當然,讚美他人時,話也要說得得當、得體,而且還要誠懇,甚至還要注意地點、理由及對象的性格所好,這樣才能讓對方產生“深得我心”之感。
◎讚美的話要得體
讚美別人,有助於推動彼此友誼健康的發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陌生和怨恨。讚美是一件好事,但絕不是一件易事。讚美別人時如不審時度勢,不掌握一定的讚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誠的,也會變好為壞。所以,讚美他人的話一定要得體。
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經常被邀請出席各種活動,每次參加活動時,都有人讚美他的胡子很漂亮,張大千卻不以為然。
有一次,在一個歡迎會上,大家又在討論他的胡子,相繼說了許多恭維的話。張大千聽了不動聲色,等大家講過以後,他說了一個故事:三國時代,關公、張飛去世後,孔明想征求大將之中的一人擔任先鋒,可是應該選誰呢?張飛的兒子張苞說:“我願往。”關公的兒子關興也說:“我願往。”二人相持不下。孔明說:“你們二人都是將門之後,誰能將父親的蓋世武功說得好,就由誰來擔任先鋒。”張苞道:“我的父親手持鋼矛,喝斷霸王橋,智擒黃忠,義釋嚴顏,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家教有方,今日先鋒,非我誰能?”輪到關公的兒子說話時,他因為口吃,說了半天,隻有“我,我……我的父親……胡子很長”。這時關公在雲端裏大喝一聲:“小子,你的老子當初手提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醜,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這些你偏不說,隻說你老子的胡子很長。”等張大千講完這個故事,眾人皆愕然。
所以說,在讚美他人之時,應該注意場合、對象以及讚美的內容。敷衍了事、不著邊際絕對不行。有些人自以為口才過人,讚美別人則如墜雲霧,不知所言,導致錯誤的發生。因此,在讚美他人時一定要出自肺腑,充滿真誠。
孩子剛開始讚美別人時,一定很不習慣。他們常常想,我會不會冒犯了他們或使他們懷疑我有求於他們。因此,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誠實的讚美是受歡迎而且積極的。當然可能有人反對你的讚美,甚至和你爭論,但那通常不是你的問題,那是他們不懂得欣賞別人的發光點。讚美是一份禮物,如果別人不要你的禮物,你就自己保留這份禮物。另外,你在接受讚美時也要對別人說聲“謝謝”。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讚美務求精確。相比於“你今天看起來不錯”,“這款外套非常適合你”更有效果。越精確越有效,因為它使人們覺得你很重視他們。
2. 讚美要有依據。別停留在“這款外套非常適合你”這樣的層麵上,講明為什麼你這樣想,你的讚美會更有力。比如,“這款外套非常適合你,它跟你的襯衫很般配”。
3. 讚美後提個問題。如果你想以讚美開始一段談話,提個關於讚美東西的問題吧,如“這款項鏈非常適合你,它跟你的眼睛很般配呢,在哪裏買的”。
◎讓你的話更加真誠
相信不用家長強調,孩子自身也能體會到,生活是需要讚美的,人也是需要讚美的。讚美了他人,是令他人也是令自己愉快的事。我們讚美生活,生活就會向我們張開笑臉,讓我們充分享受生活;我們讚美他人,他人就會樹立信心,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讚美是最悅耳的音符,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場合道幾句讚美或恭維的話,就能夠增強他人的自信,調和沉悶的氣氛,使彼此找到共鳴的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