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佛祖等回到大雷音寺,與眾說了此番經由,諸佛菩薩各回佛土。
“恭喜世尊!”座下孔宣尊者道,“如今外道既滅,佛門必將清淨,佛法可流布八方矣!”
“形雖滅,意尚存!”佛祖道,“孔宣尊者,此情不容樂觀啊!”
“世尊何出此言?”
“六師雖或降或封,然其外道思想卻未斷絕,仍流於世間。”
“世尊之意是清除外道留存之法?”
佛祖道:“非也,善者留之,惡者棄之,方是正道。今人間摩揭陀國是阿育王作主為王,本座聽聞阿育王雖登大寶,享九五之尊,卻不察民意,驕奢淫逸,為外道所惑。不善之理當從心中滅除,今阿育王乃有名暴君,座下尊者可有誰願擔此大任,前往華氏城度化那阿育王,令皈佛法,勿行惡道。”
座下諸人,那十大弟子、十八羅漢,俱言此事棘手難辦。忽孔宣道:“世尊!弟子願往!”
佛祖道:“善哉善哉!孔宣尊者有此膽魄,本座甚慰。”當即允了孔宣所請。
佛祖所說阿育王,本名阿輸迦,經曆幾年兄弟血戰奪得王位,今為摩揭陀國第三代國王,其祖曰月護王,其父曰適實王。早年受六師外道之法所惑,好大喜功,常年征戰,摧城無數,殺人如麻。國人稱之“黑麵王”。如今阿育王坐朝已有十餘年,重六師沙門,而輕佛門弟子,常毀刹燒寺,損謗佛法,懲罰僧尼。
孔宣領佛法旨,徑向摩揭陀國國都華氏城而來,恐阿育王敵視佛子,便現了常人相。來到宮門,欲進王宮,為守衛攔阻,不予進入。孔宣向守衛道:“請放我進去,我要麵見大王。”那守衛道:“今日大王不在王宮,要找大王明日再來!”
“大王不在王宮,那便往何處去了?”孔宣問道。
“你不知道嗎?今天是大王狩獵之日,正在百獸山狩獵呢!”守衛答道。
孔宣不禁脫口說了句:“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守衛驚問:“你說什麼?你莫不是佛教沙門?”
孔宣知阿育王不敬佛門弟子,辯解道:“不是不是!”
孔宣既知阿育王不在宮中,便往百獸山而去。但見那山:
山嶺綿延,樹林幽深;溪澗汩汩,氣靄氤氳。泉邊涉禽降,林中麂鹿奔。山石盤蟒鱷,天空旋鷹隼。真是個百獸群棲之所,千蟲共生之地。
孔宣進了山中,發現了阿育王正與群臣緊追一頭白鹿不舍,卻一箭都未能射中。孔宣見了,欲直接上前勸阻,又恐遭大王反感,於是現作金色大孔雀本尊,直從林中翱翔而出,果然立時吸引了阿育王及諸大臣的注意,那白鹿便一溜煙不見了蹤影,阿育王舍了白鹿,直向孔雀追來。
孔雀飛翔,乃乘風禦氣,與那白鹿一較自是快如閃電。但孔宣之目的是吸引阿育王,放脫那白鹿,故不以常速飛翔,將阿育王等引到了一潭湖沼邊。阿育王令眾箭手道:“這金色大孔雀舉世難見,快給我射下來,莫讓逃脫!”眾人聽旨,皆彎弓射箭,但都傷不得孔雀絲毫,孔雀停在空中,任憑眾人射擊。眾箭手生平未見此像,俱驚歎,對阿育王道:“啟稟大王,這金色大孔雀,百射不中,恐是天降祥瑞,賜福慧於陛下,乃吉兆啊!”
阿育王聞言,自覺有些道理,但又不盡信。對孔雀道:“我國中強盛堅固,寡人福德無比,本就是福慧之身,何故又會天降祥瑞!你是何方神聖,在此裝神弄鬼,速速報上名來,莫悟了寡人狩獵佳時!”
孔雀聞言,現了人相,立在空中,對阿育王道:“啟稟大王,我乃靈鷲山大雷音寺釋迦牟尼佛祖座下孔宣尊者,我佛與王有緣,特遣貧僧前來度化。大王前受六師之惑,後造百姓之難,迷失了本心,染汙了佛性,造下禍民大罪,若不能贖救,他生必投地獄輪回!”
阿育王不屑一顧,斜目對道:“寡人今為人王,如何對待臣民奴隸,豈要你個出家人來教導幹涉?何況是個佛門僧伽。昔六聖師授我大道,行於人世,有何不可?偏得信你那套?本王看你也是個天地人間一個靈獸,你且閃開,否則本王連你也殺!”
孔宣聞言,知曉阿育王佛性泯滅,一時難以植種菩提。於是對阿育王道:“大王今日不聽貧僧之言,殺生無數,鳥獸蟲魚皆是有情眾生,你是人王不做利樂有情之事,反而塗炭生靈。貧僧既受佛旨,今日不得度,明日來度;明日不得度,後日來度。”說罷,便化作孔雀本尊,一刹那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