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僧王尋醫求易武,孔雀發魔踏北國
孔宣白象滅除了火聖魔王,舉國歡慶。傣王言願皈依佛祖正善之門,孔宣乃對傣王道:“陛下今皈我佛,願修無上正覺,實乃蒼生之福。貧僧今授你居士五戒,佛法三藏,望你傳揚菩提正道。”
傣王欣然而受,遙禮佛祖。
孔宣道:“陛下,欲揚正法,先尊如來,再受戒律,再建蘭若,僧伽住持!”
傣王問孔宣道:“尊者,我國草木茂盛,江河縱橫,不知於何處建造伽藍為好?”
孔宣道:“佛門本是清靜地,此方草木繁茂,江河眾多,與西土佛地甚是相似,此地即是淨土,但凡有人處,皆可造伽藍!”
於是傣王乃下令全國興造伽藍。先於曼聽花園之側敕建了一所佛寺,冠為全國佛寺之首,名曰景龍金殿總佛寺,即今日之西雙版納總佛寺也。國中崇佛之民日眾,出家僧尼漸增,於是又於城外的曼弄楓山,敕建了一座寺院,曆時三月寺成,因在猛泐城郊,故名猛泐大佛寺。其地風景幽美,是難得之修習勝境。時南邊寮國、驃國、暹羅等國僧人見此佛刹莊嚴壯麗,又寧靜清幽,實修行之妙土,參禪之寶地,遂陸續來此皈依修行。
此後,全國各猛各曼興起造寺迎僧之風,各地傣人悉來皈依,村村建有佛寺,寨寨造有佛塔。瓦巴姐寺、景飄佛寺、曼閣佛寺、曼春滿佛寺、曼飛龍佛塔、曼聽佛塔等名寺高塔一時興建。國中人民,布朗、布角、布龍、布饒等族,也多有皈依。於是此地佛門之盛,前所未有。為傳揚佛法,傣王令傣家男子七八歲後便需出家入寺,成年方還娶妻生子。一時高僧輩出,佛學極盛。
先前孔宣與白象相戰魔王,孔宣被魔王的紫靈珠打中,且紫靈珠憑空消失,不知所蹤,孔宣也未曾在意。月餘,孔宣便覺周身不自在,似被什麼東西纏縛,卻也找不到根源。本來以孔宣的修為和法力,這點不適豈不能查知,然而此時孔宣卻也無有辦法。白象見孔宣表情痛苦,便說道:“師弟,你今番不適,是否那日紫色靈珠造的孽?”經白象提起,孔宣這番才醒悟過來,想是那紫靈珠打中自身之後便留在自己身上了。孔宣不知這紫靈珠的來曆和厲害。這紫靈珠,本是深山中一顆得了寶氣的紫色靈石,後被修行中的黑蟒即火聖魔王拾了去,魔王見其寶貝,又有仙氣,便帶在身邊,能夠助益修行。後來無意吞入腹中,沒想到魔王的法力大增。後來黑蟒中了邪氣,便到火海山做了妖魔。而紫靈珠附在魔王體內,成了魔王的護身靈珠,其受著魔王妖氣熏陶,也變得妖邪萬分。
孔宣自那日中了此珠後,便漸漸有所不適,乃是這紫靈珠生根在孔宣體內,以其魔力控製孔宣之身。
此時孔宣尚未知曉其中奧妙,卻想起了白蟒易武。對白象道:“師兄,昔日我與傣王曾探訪過城東慢撒山的易武神,她是那魔王的妹子,曾對我言,若有困難可往請她相助。”
白象道:“她既是魔王姊妹,我等這才滅了魔王,他豈能相助於你?”
孔宣道:“那白蟒易武本性善良,在那裏修行,幫助鄉民,為其兄長消除罪業,想來不會有何不妙。”
白象道:“既是如此,事不宜遲,我陪你速到慢撒山中去,尋那易武求解救之法。”於是二僧參見了傣王,言明了複訪易武之意。傣王歎道:“諾永尊者一心為民,卻不料中了蛇珠,寡人實在過意不去。寡人與二位尊者前去吧!”於是傣王、孔宣和白象三人踏上了重訪易武之程。
不久,三人便來到了城東慢撒山中,複至那易武所居洞府,見此處光景如舊!三人到了洞口,傣王道:“易武大神……”言畢,從洞中走出一位素袂飄飄的白衣女子,宛若天仙,道:“傣王今日重訪,可是因我那兄長之事?”
傣王道:“大神明睿,令兄火海山火聖魔王今已伏誅,不知大神可曾聞說?”
易武一聽,大驚,她卻還不知兄長已死,道:“他已經死了?是怎麼死的?”
白象道:“正是!那魔王果真本領高強,我與孔宣師弟聯手才將其製服,在七位傣女的幫助下,今已伏誅。阿彌陀佛!”
易武聞言不禁流下淚來,既悵有恨,泣不成聲自言自語道:“兄長啊兄長,你不幸中了邪氣做了魔王殘害鄉民百姓,不聽妹子勸說,今卻造了報應啊!”
白象道:“易武大神,請您節哀。令兄禍害鄉民,我等奉佛旨規勸卻冥頑不化,藐視佛法,今遭此報應,本是命中注定。貧僧已為其誦了淨業咒,他來世定能投胎做個好人!”
易武聞言,道:“他臨死可曾交代下什麼話麼?”
白象道:“這卻不曾!”
易武道:“兄長罪業甚重,本當該死,可我卻隻有這麼一個兄長啊!”
孔宣道:“大神,令兄確實造作罪業,師兄慈悲為其念誦淨業咒,來世往生無虞。昔日貧僧與令兄激戰之中,中了其口中射出了紫靈珠,當時並無異感,近日卻發作,直覺心性不如往日,大神可知這是為何?”
易武道:“紫靈珠是兄長的護身符,亦是兄長魔性浸染的寶物。當年他拾得此珠之時我曾得一睹,其後卻再未見過,其靈性也毫不知曉,更不知如何對治。閣下是西土神僧,卻也不能解?”
孔宣道:“貧僧法力有限,卻不能解之。大神若實無辦法,那也便了。”
易武道:“我常年住此深山,多次暗助鄉民,本是為我兄長消罪。今神僧既是傷在兄長之手,我倒是有一法,卻不知靈驗不靈驗,神僧可願一試?”
孔宣道:“大神慈悲!既有妙法,貧僧願得一試。”
易武道:“當年兄長得此靈珠,後受邪氣漸入魔道,曾於後山采了些野花野果食之,以遏魔性。那靈珠本是無害,亦是後受兄長魔心而有魔性,故於此珠,或食之可治。”
傣王問道:“不知是何種奇花妙果?”
易武道:“當年所見,乃是三花四果:雞蛋花、火燒花、攀枝花、無花果、羊奶果、橄欖果、三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