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佛拈花示眾,大迦葉微笑得禪。
靈鷲雷音首座僧,東土禪宗之祖源。
正當眾人恭賀迦葉尊者之際,忽從大殿門外,駕來一人,眾人視之,乃是白象尊者。佛祖見其進來,便道:“白象尊者,你隨孔宣尊者到那南贍部洲景龍金殿國降妖伏魔,今你既回,是否妖魔已除?”
白象來不及行參拜佛祖之禮,便道:“世尊,妖魔雖然已滅,然孔宣師弟卻遭了難了。”
殿中眾人聞言,無不驚訝。
佛祖道:“究竟遭了何難?快快說來!”
白象道:“景龍國中之魔王已被我和師弟所滅,然師弟中了那魔王的紫靈魔珠,現心魔難製,魔性大發,弟子也治不住,現已奔到了東勝神洲大理國洱海之畔。弟子此來,乃是請佛祖想想妙法,如何救度孔宣師弟!”
佛祖聞言便對座下諸人道:“諸眾有何妙法,誰堪去救度孔宣尊者?”
那普賢菩薩道:“那大理國距我峨眉山不遠,弟子願去!”
還不等佛祖批示,迦葉尊者便道:“佛祖,普賢大士教化一方,恐無時間,弟子願代其前往。”
佛祖道:“普賢菩薩法力高強,卻也是度化一方之主,便讓迦葉尊者前去吧!迦葉尊者,本座有件法寶,乃是一件金縷袈裟,你持此前去救度孔宣尊者。”
迦葉謝了佛祖,與白象一道去往那洱海之濱。
二人駕起祥雲,不時便到了九曲山下。
二人降到地上,迦葉見滿山皆是雞足深印,乃對白象道:“此地怎是布滿雞足之山?”
白象道:“此皆孔宣師弟發魔以神足踐踏所致也。”
迦葉道:“阿彌陀佛!想不到孔宣尊者今發狂至此!”
白象道:“大尊者,事不宜遲,請你速速救度師弟吧!他便在山峰之上,正由此方神聖金雞大王和洱海龍王看管著。”
迦葉道:“走,看看去。”
說罷便駕起祥雲到了山峰,果見一隻金色大孔雀,在那裏信步閑走,金雞白龍見二位尊者來到,便道:“白象尊者可歸來了!”
白象引見道:“這是西土佛祖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今奉佛旨來此救度孔宣師弟。”
金雞白象聞言,肅然起敬,道:“神僧降臨,失迎失迎!”
迦葉合掌對曰:“有勞了二位神聖。”
金雞大王道:“神僧既是奉佛旨東來,必有妙法伏魔心救孔雀,那邊請尊者施救罷!”
迦葉道:“佛祖賜了我金縷袈裟一件,此物是個法寶,你等先避至山下,待貧僧施些法來。”
眾人聞言,皆駕起祥雲馳至山下。迦葉尊者解下袈裟,往天上一揮,那袈裟便發出萬丈光芒,複又延伸變大,自天空而降覆蓋了整座山峰,將那發魔孔雀罩在其內。好一件金縷袈裟,果非凡物,把孔雀嚴嚴實實裹在其中。那孔雀掙紮半天,東頂西突,使那袈裟此起彼伏,迦葉尊者觀那袈裟,似要被孔雀衝破,恐毀了佛祖法寶,於是隻好將袈裟收到手中。那孔雀見袈裟已去,便奔走起來,複又滿山踐踏。這下迦葉複有拋起袈裟,那袈裟尾隨孔雀而去,披在孔雀背上,將那孔雀包住。這袈裟乃佛祖至寶,其中奧妙不可言說,本是希望袈裟在孔雀身上能熄滅其魔心,想不到那孔雀披著這袈裟奔走,絲毫無礙。迦葉不得已,隻好收了袈裟。
迦葉尊者不忍道:“這孔雀如今發魔不可收拾,盡將山嶺踏破,罪過罪過!可憐了這山中無數眾生。”
白象道:“難道大尊者也無妙法?”
迦葉道:“佛祖袈裟尚且難以製服,貧僧乏力不堪救度。”
白象道:“那便怎生是好?”
迦葉心生大慈悲願,隻見其雙手合掌,默念神咒,忽地山壁從中裂開,形成一門,轉首對白象道:“我今無他法,隻能暫將孔宣尊者困於此處,莫使亂走亂踏。”白象對言:“如今也隻能如此了。請大尊者使神通,將孔宣師弟引至其中罷!”待白象說畢,迦葉複拋出了一襲袈裟,將那孔雀飲入了那石門中。迦葉收了袈裟,以無上願力化作光相封住石門,雖眼看石門無礙,孔雀也暫不得竄出。
事畢,迦葉道:“我今能做的就是以無上願力住持於此,使這著魔孔雀不得走離此處禍害他方。這孔雀雖生華麗尾羽,妙麗冠首,今暫出不得此石門。”於是便稱此門為華首門。迦葉尊者見此山滿地雞足之印,遂稱此山為雞足之山,眾人皆稱其為雞足山也。
迦葉尊者從雞足山山腳行走,欲達山頂而去。山中草木繁盛,多鬆柏杉樺,桃李梅竹,本是清靜地,卻被孔雀神足踐踏不堪。行至山頂,俯瞰眾山,複有心生悲憫,於是自言道:“世尊傳我無上禪定法門,我今不能救度孔宣尊者,唯有將此法門傳布於此!”遂在白象、金雞、龍王等相助之下,於山中建起一座簡陋蘭若,欲在此弘傳禪法。有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