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佛祖拈花傳禪法,迦葉持衣化雞山
卻說白象尊者請金雞大王、洱海龍王暫看孔雀,便駕起祥雲直往西土靈鷲山大雷音寺而去。
那大雷音寺中,時正升楞伽法會。原是那大梵天王拜謁佛所,請求佛祖為其說解脫法門。四大菩薩、十大弟子、十八羅漢、五百聲聞,以及天龍八部,俱在法座。
釋迦牟尼佛於金剛蓮台座上結了說法印,對眾道:“今大梵天王自天上而來,請本座開示解脫之法。我佛門中有四萬八千法門,微妙具足,不能一時說盡。諸法門之根本,乃是戒定慧三學大乘法,即是戒律法門、禪定法門、般若法門也。是諸法門皆可證道,爾等願聽哪一法門?”
大梵天王即從座起,合掌禮佛道:“世尊,夫戒律法門,講持戒受律,苦行滅欲,我聞僧伽多持此法,雖可證道,實得悟者寡。那般若法門,講金剛智慧,般若三昧,義理微妙,殊勝非常。這禪定法門弟子卻未曾聞知,不知何義,故望世尊為我等說講般若波羅蜜智慧法門。”
佛祖道:“眾生心急切,不可證如來。我佛門三學,雖各修皆可證悟,但也講究次第修行,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今欲直求般若慧學,難以達也。”
大梵天王道:“既是如此,該當如何修行?”
佛祖道:“眾生修行,重在修心,不可急躁。先該持戒,再修禪定,是靜心修行之道。禪定法門於眾生有大利益,修入四禪八定,即得解脫。”
大梵天王道:“既是如此殊勝妙法,望世尊具說這禪定法門!”
佛祖道:“既願聞知此法,本座當為汝等開示!”
諸天大眾聞言,頂禮佛祖,欣然願受。
佛祖在金剛蓮台之上,收了說法印,結了禪定印,靜慮入定,意態安詳,閉目不言。
眾人端坐在下,卻不聞佛祖說出一言半語,都十分驚訝著急。時過許久,佛祖仍舊不言。座中亦無人出聲,隻是端看佛祖,這法會沉寂至極!於是大梵天王複從座而起,合掌而問佛祖道:“世尊,既要為大眾開示妙法,為何卻不言一語,如是我等豈能受教?還望世尊慈悲,開口說講!”
大梵天王言畢,凝視佛祖。隻見佛祖慈目微啟,看了大梵天王一眼,卻仍不說話。大梵天王急道:“不知世尊這是何意?為何還不開講,是否我等供養不足,令佛不悅,不願說此法門了?”
此時文殊菩薩轉目對大梵天王道:“世尊早已解脫三障,出離六塵,自成佛以來,悲憫眾生,何曾計較供養之足與不足!”
大梵天王不服氣道:“既是如此,將眾人坐定於此卻不說話,是何用意?”
文殊菩薩道:“世尊乃天人之師,乘如實之道而來的覺者,想必自有其意,隻是你我尚不能體會。”
大梵天王道:“菩薩乃是七佛之業師,五台之教主,卻也不能體會,那我等諸天龍王,尚未解脫證得果位,又豈能領悟?”
文殊菩薩道:“既不能領悟,還不從世尊教導,卻在此叫嚷法座,於爾何益?與大眾何益?”
大梵天王聞言慚愧,自知不當如此,遂坐下觀佛。
此時,佛祖收了禪定印,結了與願印。以無上願力示現出一朵紅色蓮花,拈在手中,示看眾人,卻仍不說一句話。眾人麵麵相覷,皆不解其意。
大梵天王問文殊菩薩道:“文殊師利大士,世尊此舉又是何意也?”
文殊道:“昔年我問疾維摩詰居士時,居士言‘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世尊拈朵蓮花,莫不是說定心靜慮之法乎?”
忽座下迦葉尊者注目於佛祖手上之蓮花,唇齒微啟,破顏一笑。
佛祖見迦葉微笑,這才開口道:“大梵天王適才所言,乃是置身於常法之中。然法無定法,常知無常,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學,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適才本座拈花示眾,獨有迦葉尊者微微一笑,本座即知迦葉尊者得此法門也。我今所示不同往日,乃是不立文字、不說言語之法門。此法門難以言說,本座以觀察智,以心傳心,教外別傳一宗,現已傳與摩訶迦葉尊者!”
眾人聞言,大加驚歎不可思議,於是紛紛乞問迦葉尊者。迦葉尊者道:“世尊拈花示眾,我觀那蓮花,即知如蓮花般清淨佛性,又思其蓮藕,是似空非空之世界本性。我以心會意,即知世尊所傳禪法。”
言畢複又對佛祖道:“弟子蒙佛慈憫施教,今既得世尊無上妙法,願將此禪宗法門傳流後世,度化眾生!”
佛祖道:“善哉善哉!眾生精進修行此法門,當得解脫,免墮輪回。摩訶迦葉尊者,我今傳汝微妙禪法,汝當為禪宗第一祖!”
眾人聞此訊,紛紛恭賀迦葉尊者。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