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航天(2 / 3)

首次登月

人類首次登月是由“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的,當飛船接近月球後,兩名航天員進入登月艙,在月麵著陸。登月後的航天員不僅采集了岩石和土壤,還展開了太陽電池陣,安裝了月震儀等儀器。這一天,人類的足跡終於踏上了月球。

意義深遠

月球表麵土壤中蘊藏著幾百萬噸的氦-3,這種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燃料,每1噸所產生的電量足以供全人類使用1年。月球上還有豐富的矽、鋁、鐵等金屬資源。如何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已經成為21世紀的重要課題。

重要的指揮艙

“阿波羅”11號中必須要說的是它的指揮艙,這不僅是宇航員在宇宙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指揮中心。圓錐形的指揮艙全高3.2米,放置著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製發動機等。

不得不說的後艙

“阿波羅”11號的後艙也是飛船的重中之重,這裏裝有10台姿態控製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存箱,還有姿態控製、製導導航係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係統等,可以說飛船中最精密的裝置都集中在這裏。

天際旅行

想去茫茫無際的太空旅行嗎?那麼就請航天飛機來幫忙吧!它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也被稱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機”。有了它,你就可以實現成為太空旅行者的夢想啦!

食量驚人的家夥

好了,現在讓我們按下發射按鈕吧。瞧!火箭推進器迸發出了耀眼的火焰,產生的氣流使重達2000多噸的航天飛機離開了發射架!你知道嗎?在短短的8分鍾後,航天飛機就會到達太空。

走進軌道艙

航天飛機的軌道艙很寬敞,可以容納5輛小轎車。前端的生活艙和工作艙可以讓8位宇航員在裏邊工作。他們在飛行甲板後麵的中艙吃飯、洗漱、睡覺,甚至還可以進行體育鍛煉。

特殊的翅膀

航天飛機最重要的部位是它的軌道艙,這裏不僅可以載人,還可以回收。不過如果想讓航天飛機飛起來,光靠軌道艙是不可以的,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部件外,它還需要特殊的翅膀:那些綁在軌道艙外麵的燃料罐和兩個火箭推進器。

太空新居室

宇宙是無邊無際的,人們對宇宙的研究也不會局限在小範圍內。為了方便宇航員長期居住和補充物資,科學家建造了一些“太空新居室”,並把它們發射到外太空指定的地點,這就是空間站。

“禮炮”1號站

蘇聯在1971年4月19日發射了一座名為“禮炮”1號的空間站,這標誌著載人太空飛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禮炮1號由軌道艙、服務艙和對接艙三部分組成,總長約12.5米,最大直徑4米,總重約18.5噸。

基本組成

空間站的體積很大,一般由載人生活艙、對接艙口和一些如工作艙、科學儀器艙等不同用途的艙段組成,空間站的外部還裝有太陽能電池板,用以提供生活、工作和其他供應的電能。

航天員的太空家

空間站可以說是航天員在太空的家,它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長期工作和生活。有些空間站可由航天運載器一次性發射入軌,而有些則需要由航天運載器分批將組件送入軌道,然後再在太空組裝而成。

“戰功”顯赫

美國天空實驗室在1973年5月14日發射了一座叫“天空實驗室”的空間站,它可以提供360立方米的工作空間。在它的載人飛行期間,宇航員們用58種科學儀器進行了270多項生物醫學、空間物理和天文觀測等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