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成為天才的條件(3 / 3)

2.當前社會大眾對偶像的選擇,並非所謂的“真正的個人選擇”

現在社會大眾對偶像的選擇是“真正的個人選擇”嗎?這種“價值觀的變化”真的是“社會的進步”嗎?

20年前有一個調查問:什麼職業是最崇高的職業?當時的調查結果排在第一名的是科學家。就在前幾年又作了同樣的調查,讓人想不到的是排在第一名的仍然是科學家。可見,在大眾心中仍然是崇拜科學家的。可是,為什麼現在願意成為科學家的人很少呢?其實很多同學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過偉大的理想,小時候讀起那些科學家的事跡總是悠然神往,立誌為科學事業獻身。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絕大多數人都會喪失年輕時的激情。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與自己的理想有較大的差距,於是大多數人隻能漸漸放棄和改變自己的理想,接受現實,找一份好工作,建立一個好家庭,生兒育女,庸庸碌碌(這個詞也許不當)地過一生。

“20年前的偶像是群體的價值觀”。對於這一點你可以問問你的父母,他們年輕的時候有沒有崇拜過科學家。那個時候的偶像確實是群體的價值觀,群體的價值觀也是大多數民眾的價值觀。

20年前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麼是為共產主義獻身,要麼是為人民服務,要麼是為科學獻身,要麼是當一個普通工人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總之都有一份自認為崇高的理想。那時人們的物質條件雖然差,但精神生活是充實的、滿足的,否則在那種物質條件下根本熬不過來。而現在雖然物質條件好了,但許多人的精神生活卻空虛了,他們沒有遠大理想,沒有值得崇拜的偶像,所以才會總覺得生活無聊,覺得學習無趣,覺得工作沒勁,覺得活得沒意思。於是隻有靠聽流行音樂、玩電子遊戲、上網和MM聊天、談戀愛、蹦迪來尋求刺激,滿足自己空虛的心靈。當然,適當的娛樂和休閑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孩子一天花十幾個小時玩遊戲,甚至連續幾天泡在網吧裏,這難道不是精神極度空虛的表現嗎?事實上,玩遊戲對他們來說隻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他們不是沒有理想和追求,但是現實社會中他們沒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隻好在虛幻的遊戲世界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如果研究抽象代數的人超過半數,那麼大家就都隻有餓死的份。但是如果人人都去種田,大家固然不會餓死,可是社會會有進步嗎?種田和研究抽象代數所需要的條件不同,抽象代數不是人人都能研究的,但是大多數人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去種田。

因此,根本不可能出現“研究抽象代數的人超過半數”這種情況。隻有社會大眾認識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尊重搞科學研究的人,並且以能從事科學研究為榮,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青少年立誌從事科學研究。你不用擔心以後人人都去進行研究,沒人耕田種地;事實上,一千個立誌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少年中最後隻能有一兩個人能真正去從事科學研究。正因為搞科學研究難度大,成功率低,因此才更需要全社會的重視。而在如今的社會,一千個青少年中隻有一兩個人立誌去搞科學研究,這一兩個人還不一定是最聰明的,最後成功的機會也就隻有千分之一。歌星、影星、大款愈來愈多,科學家愈來愈少,這樣難道算是社會進步嗎?

現在這個社會真的是尊重個人的選擇嗎?那些所謂的追星族真的會明白自己在於什麼嗎?很多青少年對偶像是盲目地崇拜,一些偶像人品道德卑劣,歌唱得差,僅僅因為臉蛋漂亮就被年輕人所崇拜。這個難道就真的是當代年輕人的個人價值取向嗎?等他們長大幾歲就會發現自己的幼稚和可笑了’。你說“當今社會尊重個人的選擇”,但隻要有所謂的大眾偶像存在,就會對青少年的個人選擇起到引導作用。如果說20年前的社會引導青少年去崇拜科學家,現在的社會就在引導青少年崇拜歌星、影星、大款。

同樣的引導,為什麼不往對社會更有意義的方向引導呢?這並不是說不尊重個人選擇,隻是希望整個社會在對青少年的導向上起到一個良好的積極作用,把他們的興趣引導到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業上。

歌迷對偶像歌星的愛和數學家對數學的愛截然不同。前者隻是一種自私的愛,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喜好,因為歌星的音樂給自己帶來樂趣而愛歌星;後者除了自己的愛好之外,更包含一種社會責任感,數學家的研究成果對自己本身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但是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卻有重大作用。兩種愛的付出也是不同的,前一種愛幾乎沒有付出,有的僅僅是索取(當然,有些追星族追得死去活來也可以看做是另一種形式的付出);而數學家要愛數學,就要耐住寂寞,甘於貧苦,還要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挫折,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枯燥繁複的計算。硬要把這兩種愛相提並論,也隻是自欺欺人而已。

3.提倡媚雅也並非是說為了媚雅而去搞科學。這裏所說的“提倡媚雅”是指希望全社會的價值觀“媚雅”

與其像現在這樣媚俗,不如去媚雅。社會大眾媚俗有三大危害:

一是媚俗會給青少年起到不良的引導作用;二是媚俗會引發道德的淪喪;三是媚俗會降低全社會對科學的重視和對科學家的尊重。

社會大眾媚雅有三大好處:

一是能夠引導青少年有健康的理想和價值觀;二是能夠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三是能夠提高全社會對科學事業和對科學家的尊重,從而提高國家的科技水平。

七、生活技能高人一等

孩子們基本的閱讀、寫作的技能,是他們在即將到來的高科技時代中競爭的必備技能。

可是,生活中需要的技能遠比在學校中學習的基本學科多,除非你遇到一個願意打破常規的老師,否則你的孩子將無法學到他應該在生活中掌握的關鍵的技能。

思考一下你自己的經驗。當你高中畢業後,你知道你要在生活中生存下來所需要的所有東西嗎?如果你幸運的話,你知道怎麼閱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曆史知識和數學技能;如果你更幸運的話,你掌握了一個理想的學習習慣,那會讓你在大學中更容易適應。

但是你為生活準備好了嗎?大多數人好像還沒有吧,除非你有一個非常關心你的父母(教會你那些技能)。現實中,我們中的很多人迷茫地度過了成年的早期階段(20~30歲),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那些技能,我們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從小學到高中的階段是生活中必經的階段,你可能要說,在畢業之後再學習那些課程(指必備的技能)。但是,我們也能讓小孩在獨立之前掌握其中的一些技能。

孩子在成人之前必須學習的課程(技能)不能通過說教或者課本來教授,它們隻能通過實例、交談、演示和鼓勵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剛開始要給予一定的監督指導),從而教會他們。

一旦你告訴了他們某種技能,就要演示給他們如何去做,然後讓他們在監督之下自己做幾次,給孩子獨立做這些事情的自信,讓他們從錯誤中總結經驗。不時地通過交談檢驗他們所學到的技能。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要想讓孩子掌握這些技能,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才能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

八、獨立的人格造就天才的一生

什麼是人格呢?

人格,謂人之特質與品格也。心理學上,以先天稟賦與後天習慣為個人之人格基本,而以人格之特質,包含在智慧、氣質、自表及社會性五個範疇之內,其品格高下,即依其對於社會之行為而評價。

在心理學上,認為人格是有這麼幾個構成部分,就是原我、自我和超自我。

原我:是指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包含各種本能的欲望,例如覓食、性要求、自身的安全,這都是人類的原始動力,驅使人類朝向這些目標行進,也是屬於潛意識的範疇,常人往往都沒有意識到這種原始的活動。

自我:是能夠自我意識到的“我”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是感受現實,處理個體和現實的關係,使原我的欲望能夠適應現實,可以區分主觀和客觀、自己跟別人、幻想與現實,並使之實現。

超自我:是指人格的監督機構,任務在於對原我的欲望與自我的行為作出評價,在道德、觀念方麵進行是非的監督。

原我的精神活動,屬於潛意識活動,而自我和超自我,屬於意識活動。

那麼,到底人類的人格源自何處?是在何時產生和形成的?

這個問題一直是現代心理學中的難題,至今還沒有比較一致的意見。

許許多多的心理學家都認為,人類個體的人格多半是在後天形成的,也就是每個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以後,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環境的影響造就,加上本身的原始意識等各種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影響,產生一種綜合效應,每個個體才形成了自己的人格。

換言之,每個人在誕生之時,並沒有形成自己的人格,隻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各方麵的影響之下,才最終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實質就是社會的存在造就和決定了人的人格。

而人類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比如人類本能中的部分,能夠驅使人類在無意識當中行動的那部分潛意識,才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並遺傳到每個個體身上的。這個先天遺傳的因素,並不是形成人類人格的主要原因。

九、培養自信,就是在培養天才

人什麼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沒有自信。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夠相信,還拿什麼去相信別人?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好,隻有這樣的信念,才會勇敢走下去,從黑暗到黎明,從渺小到偉大。

自信源於對自身價值的評估,源於對自己努力奮鬥的肯定。這種自信是培養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良性循環,努力就有自信,有了自信就更加投入,投入越大,回報會越大;回報越大,信心會越足。

天才真的存在嗎?回答是肯定的。不過,這樣的天才不是天生的聰明人,擁有驚人的天賦,不用努力就獲得超人的能力。這裏所說的天才,是那種擁有超人的勇氣、毅力、自信而創造實力的人。天才是怎樣煉成的?是用一種頑強的意誌敲打而成的。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讓人言俗事在自己的雙手下變得沉默,或將一種懷疑和嘲笑轉化為讚美和稱讚。

天才是天生的,成功是後天的,沒有哪個天才不付出努力就可獲得一切。天才需要執著之心,自信是天才成長的堅實根基。自信起來,也許下一個天才就是你。

有句話說得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核心所在,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麵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願望的動力。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第一,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切實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誘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自信心。

第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父母的責任在於懷一顆期待的心,幫助孩子建立他們每一階段的適應他們自己的目標。父母期望過高,將目標定得太遠、太大,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限度,就會使孩子產生失敗感,喪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標定得太低,孩子完成得輕而易舉,就會變得輕率和驕傲。

第三,善於發現並經常肯定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活動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並經常給予表揚和肯定,給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上,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第四,讓孩子迎接困難。每一次對困難的成功跨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都會增加一分自信。應多鼓勵孩子學習做家務,當孩子戰勝了困難,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時,自信心就會提高。我們應該特別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嚐試,這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第五,以身作則,樹立典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難想象缺少自信的家長如何能培養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夠充滿希望地看待未來,充滿自信地麵對生活,孩子就會受到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一定要加強自己的修養,做好孩子的典範。

一個人隻要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就可以保持最佳狀態,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追求目標上。隻要堅信自己成功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拚搏,盡力向成功的頂峰攀登時,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