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天才的成長曆程(1 / 3)

培育天才,父母所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溫馨的愛、融洽的環境以及運用適當的教育方法,教導孩子完全激發潛在的才能。這份禮物雖然是無形的,卻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一、莫紮特成長的故事

沃爾弗幹格·莫紮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歐洲18世紀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歌劇、交響樂、室內樂和鋼琴協奏曲方麵有傑出的成就。莫紮特雖然隻活了36歲,但是,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17部歌劇、49部交響樂和許許多多的器樂曲,被後人稱為“18世紀的奇跡”。他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等,抨擊和諷刺了貴族的腐朽和虛偽,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民主精神,受到全世界的讚賞。他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世界文化史上立下了不朽的豐碑。

1756年1月27日,著名的音樂大師沃爾弗幹格·莫紮特,出生於奧地利薩爾斯堡。他的父親奧波裏德·莫紮特是薩爾斯堡著名的音樂家,很重視對子女的早期教育,父親看出莫紮特雖然有良好的音樂素質,但是倘若不加以嚴格訓練也是成不了才的。

所以,從莫紮特4歲起,他父親就開始教他彈鋼琴、拉小提琴。因為他父親的才能受到宗教勢力的壓抑,所以便寄希望於兒子,全力培養莫紮特。莫紮特自幼聰明好學,3歲就能聽懂音樂;4歲就會彈翼琴和管風琴;5歲就練習作曲;6歲時,父親帶他到首都維也納去舉辦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莫紮特的精彩演奏,使維也納轟動起來,音樂會連續舉行兩周,竟然場場滿座。一個6歲的孩子,對音樂竟有如此深的造詣,使人們不得不歎為觀止,一致稱他為“神童”。

為使莫紮特能迅速成長,他父親竭盡心血,精心栽培。他對兒子的學習與訓練是非常嚴格的,除了複雜的音樂理論與演奏技能外,還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學和曆史等方麵的教育。

從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紮特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巡回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羅馬、阿姆斯特丹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強烈的反響。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

二、黑格爾家庭教育故事

黑格爾(1770—1831),19世紀著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家、辯證法大師、知識淵博的學者。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之一.哲學發展史上最早係統地闡述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核心人物。1770年8月27日,黑格爾出生於符騰堡的斯圖加特市的一個官僚家庭,曾在耶拿大學工作,並擔任過報紙編輯。1816年以後,任海德堡大學和柏林大學教授。

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翌年因患霍亂病逝。其主要代表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曆史哲學》等。

黑格爾的家庭是一個生活富裕、處事嚴肅的家庭。這個家庭盡管不是顯赫的上層貴族,但由於家財豐厚,和統治者保持著很好的關係,並且連續幾代人都在政權中謀職,所以,過著高於平民的生活。黑格爾的父輩們因此以紳士自居。

特殊的地位決定了特殊的生活和處事方式。這個紳士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謹小慎微地過著安於現狀的規矩生活。他們不像貴族階層那樣有恃無恐地對待別人,也不像第三階級那樣對統治者充滿了仇恨,而是以他們這個階層獨有的行為方式生活著,即嚴格克己,謹言慎行。對於統治者,他們忠誠而服從;對於下層平民,他們則擺出紳士的風度。在生活上,他們樸實無華,同時,這也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階層。他們努力向上,既想保住現有的地位,又想有機會得到升遷。這種家庭環境,決定了少年黑格爾的為人處世方式。

斯圖加特市是德國符騰堡公國的首府,是一個小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幼年的黑格爾,相貌平平,瘦長的臉給人以營養不良的印象,低垂的眼皮使人感覺他好像委靡不振。他一點兒也不機靈,缺少孩子所特有的活蹦亂跳的生氣。每個見過他的人,都不認為這個孩子會有什麼天分,更不可能想到他還會成為著名的思想家。

三、雨果的母親如何教導他

雨果(1802—1885),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以愛製惡、反對暴力,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舉足輕重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從小就愛好文學,悄悄地學著寫詩歌。進學校讀書後,興趣更是日趨濃厚,筆耕不輟。由於舞文弄墨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沒有地位,所以老師得知後大為不快,為了阻止雨果寫詩歌,故意用大量的數學題壓他。雨果的母親知道後,沒有屈從世俗的觀念,而是以極大的信心鼓勵兒子進行詩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