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果敢疏遠這樣的心靈垃圾(2)(3 / 3)

“讓一時,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韓信正是以他的身體力行向我們闡釋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十、疏遠困擾和情緒

我們要學會經常給我們的心靈洗澡,把覆蓋其上的灰法擦掉,不要讓困擾和情緒浸染它。我們所選擇的疏遠,也不是一種逃避:既然,這種困擾還解決不了,這種情緒也無從化解,我們何不把它們暫進統統疏遠,然後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去處理。

幹脆把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困擾和情緒暫進打包裝箱,等到你有能力去解決的時候再從容優雅地處理。

一個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裏的一座寺廟,他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得美麗而又莊嚴。

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與畫師,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

由於皇帝沒有辦法決定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他就決定給他們機會作一個比較。

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這兩個寺廟互相麵對麵。三天之後,皇帝要來驗收成果。

工匠們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種顏色的顏料(漆),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驗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工匠們敲鑼打鼓地慶祝著工程的完成,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

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回過頭來看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一看之下就愣住了,和尚們所整修的寺廟沒有塗上任何顏料,他們隻是把所有的牆壁、桌椅、窗戶等等都擦拭得非常幹淨,寺廟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澤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無瑕地反射出從外麵而來的色彩,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麵五顏六色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分,而這座寺廟隻是寧靜地接受這一切。皇帝被這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感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的勝負了。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廟,我們不需要用各種精巧的裝飾來美化我們的心靈,我們需要的隻是讓內在原有的美,無瑕地顯現出來。

有些事,現在的你如果想不通,就別想了吧!

有些人,現在的你如果無法麵對,就別麵對了吧!

有些困擾,現在的你如果不能處理,就別處理了吧!

有些情緒,現在的你如果不知如何分析,就別分析了吧!

不想不理不是逃避,而是暫時讓自己從煩惱裏抽離。

若再繼續糾纏下去,恐怕隻是讓自己深陷於一團亂局!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有效地疏遠,畢竟,我們的能力在不斷滋生壯大,我們的思想與心靈在不斷成長,應該相信未來,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把它們統統解決。

十一、疏遠放縱的欲望

欲望簡直就是毀滅的代名詞,在毀滅別人的同時,也就是在逐漸毀滅自己。它正如太空中的“黑洞”,不論什麼物質都妄圖吞沒。它是一種變態的心態,懷有這樣心態的人永遠不會滿足,當然,也永遠不會有那種滿足後的快樂,總是在一種變態的窮奢極欲中揮霍自己的人生。

人生總是有許多追求、許多奢望的,例如功名、富貴、金錢、美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的人講縱欲,當然不對。要知道欲望如海,欲壑難填之理。欲望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整天沉溺於狂熱的欲望中而無清醒之頭腦、理智之分析,則將如置身於火焰之中,欲火攻心,早晚會被燒成灰燼。曆史上多少本該大有作為的人沉湎於酒色之中而最終毀了自己大好的前程。人餓時想溫飽,飽暖而思淫欲。人們從小受著這樣機製的鼓勵訓勉:要不知滿足,永遠進取,曙光在前頭,麵包會有的,而結果,在追逐希望時,卻忘記了享受此刻;當希望接著一個希望追逐到手後,他們發現自己的一生都用在追求上,疲乏而沒有享受。生活成了無可挽回的虛空。但我們並非提倡禁欲主義,連孔老夫子都說:食色,性也。飲食男女,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能。

我們認為對待欲望應采取的正確態度應是節製不放縱。其基本原則在於看看自己的所為是不是正當的;能否妨礙他人,能否為他人帶來好處。如果你所追求的欲望是正當而符合社會規範、又不違犯法律,不損害別人和自身的話,你盡可去追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