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無官無職的李岩(1 / 2)

“各位先下去好好想想吧”

李修遠看著殿下議論紛紛的眾人,微笑說道:“明日開始登記交銀”

“是,殿下”

他們是來也匆匆也去也匆匆,不同於來時的戰戰兢兢,回去的時候那叫個興高采烈。

待他們走後,李修遠也領著王德化朝殿外走去。

走在路上李修遠對他問道:“怎麼樣王公公,你可是想好了?”

王德化一聽,屁股立馬又夾緊了起來。

摸著額頭並不存在的虛汗,謙聲緩緩說道:“回殿下的話,奴婢家中有些餘資,如今朝廷有難,奴婢願將家中所有財物一並捐獻給殿下”

“哦?”

李修遠略微驚訝的說道:“王公公竟如此深明大義?我可是聽說在崇禎皇帝時期,你王公公也沒有這樣的覺悟呀”

王德化微笑著答道:“崇禎皇帝如何能與陛下相比,如何能與殿下相比呢”

實際上他心裏的想法也不是那麼複雜,那些大臣都不願出錢,憑什麼要他們這些宦官出錢呢,要出錢也是他們先出錢。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直覺性的認為之前的那些猜測不會有錯,陳演朱純臣那幫子人能夠揣摩崇禎皇帝的心思,但是眼下主事的人恐怕就不是那麼好猜的了,要找死是他們的事兒,可不能被他們給連帶了。

李修遠聽後歎息的搖了搖頭,“崇禎皇帝還沒找到嗎?”

關於崇禎皇帝朱由檢,隻能說是生不逢時吧,或許是因為生長環境的問題,崇禎皇帝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找不到要點痛點。

以至於在臨死時都還在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這樣的話。

算了,一根繩子結束也不錯。

王德化搖了搖頭答道:”還沒有傳來消息“

李修遠看著西邊的方向輕聲說道:“派人去通知穀可成,就說在煤山那一塊兒好好搜搜,崇禎應該就在那上麵了”

“是,殿下,奴婢這就安排”

“好了,我們再到城裏去看看,去看看城裏的一切秩序是否正常”

......

......

在大順軍隊剛進城的前幾天,所有商鋪正常開業,街上的人來人往滔滔不絕,百姓們對大順軍人也很是擁護。

這一切都得益於李岩的提前宣傳。

比如‘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等等。

這些通俗易懂的話在民間廣布流言,甚至還編出童謠,讓小兒到處傳唱,至此李自成的大業才算是真正有了起色。

後來才有得力量真刀真槍的幹翻了大明最後的希望-孫傳庭,從此走上帝業。

不幸的是,進京之後李自成對李岩的進諫就顯得毫不介意了,或者說在此之前多多少少就有些反感他了。

稱帝之時大家都是這個伯那個侯的,而他李岩竟然連個一官半職都沒有,令人唏噓不已。

“子信先生來了嗎?”

在街角的一處茶坊內,李修遠向身旁的王德化問道,在走出宮門之前,便讓他派人將李岩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