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論》較之《曹娥碑》氣息天然,而《曹娥碑》較之《樂毅論》的法度已成。晉人之倜儻豐采,於數分之地躍然紙上,毫發之間具見城府,收放凝練,形成製定,允為人手之典範。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洛神賦十三行》是晉代大書家王獻之書。王獻之字子敬,義之第七子,以其書名亦噪,世常以與其父義之並稱,謂之“二王”。其字結體端勁,清朗多姿,骨肉勻稱,嚴整秀麗,用筆如法而飄逸,鐸穎縱放而有度,可稱開端謹秀逸之先河,後人欲媚其趣者多從之。
洛神賦十三行》即曹植《洛神賦》中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飛”字止,其真跡在宋時存九行,賈似道又得後四行,合起13行,刻以五石,故世稱《玉版十二行》,後來不知所在。清康熙中為翁嵩年所得,貢入內府。除玉版本以外,還有柳公權所跋唐人硬黃紙本。其他翻刻本甚多,收存各彙帖之中。《戲鴻堂帖》刻有四種,然均不佳。《快雪堂本》頗喧稱於世。所謂《玉版十三行》,又有《青五版》,《白五版》兩種本。或有歸入行書者,雖未為不可,但仍以小楷為好。
鍾紹京的《炅飛經》
靈飛經》為唐代鍾紹京所書,原為應科舉之試而作,是傳世著名的小楷範本。
鍾紹京,唐虔州贛人,字大可。是鍾繇後裔。當時號稱“小鍾”(相對祖鍾繇而名)嗜書畫,不惜大費,輒破產求書,家藏數十百卷。武後時,宮殿、明堂題署等皆紹京手筆。紹京書法主要師薛稷。曾鞏、米芾、董其昌、包世出等皆盛譽之;惟宋朱長文以為不能與前賢並語。今日看來,京字嬌媚婉約,但的確遒勁稍遜。《靈飛經》一帖明代真跡尚存,並刻入《渤海藏真帖》。清人楊氏評雲:“雖甚精工,但不類紹京他書,疑趙子昂所臨。”此帖的翻刻本極多。
文征明小楷
文征明,名壁,後以字行世。更字徽仲,號衡山居士,明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官至翰林學士,以書畫名重當代,與祝允明齊名。其書法刻意學古,力追右軍。規模宋元。他的小楷自《黃庭》、《樂毅》中來,法度謹嚴,點畫不悖,字體寬舒展和,疏密均稱適宜,流動秀麗,溫純精絕,有自家之風貌。豐坊在《書訣》中說他:“書學二王、歐、虡、褚/趙,清麗古雅,集名家之長,開元以來無此筆也。”《書史會要》稱其“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溶翁尤佳,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藝苑卮言》說:“待詔(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內。”又說“小伊師二王,精工之甚”。
學習小楷也應和學習大楷一樣,要好好臨帖,下筆收筆都不必執著,但都要有所交待,而不能率意。臨帖要注意筆畫結字,字距行間尤須刻意以求。在小楷的書寫上,整體氣息的追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希望大家注意及此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