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張芝姊孫,出身累世官族。博通經史,擅書。官至尚書郎,太守,征西司馬,人稱索征西。在保衛洛陽的戰鬥中身殞。
在東晉前的書壇上,索靖的章草可為第一。《書斷》列其章草為神品,八分為妙品。雲:“幼安善章草,書出韋誕,峻險過之……觀其雄勇歆陵於張(芝)、何但於韋。”時人評謂:“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餘姿,張不及索。”從“歐陽詢觀靖碑三日不去;”“王腐綴衣靖書南渡”的書林佳話,可知其書為世人所重,“學者如雲”。後代學章草者無不從皇、索入手,索靖被視為北派(魏碑)的始祖。
索靖傳世書跡有《月儀帖》《出師頌》、《急就章》、《鉍陶帖》,前二者最著名。論著有《草書狀》、《索子》、《晉詩》。
月儀帖》是索靖的代表作。其書矩度完備,下筆有由,敵有“瑁筆勝靖,然有法度遠不及靖”之論,更值得推崇的是他集眾人之長,大膽創新,在沉穩樸厚的格調中又橫溢出恣肆的氣勢,古人以“如飆風忽舉,鷙鳥乍飛”;“似雪嶺孤鬆,冰河危石”,這些形容是十分高明的。索靖也自重其書,喻為“銀鉤蠆尾”,蠆就是蠍子之毒針。此帖用筆變化莫測,結字千姿百態,捧帖品味,令人愛不釋手。但他的另一篇名作《出師頌》卻氣象平和、渾穆含蒿,與《月儀帖》氣局不一。可見善書者善變。索靖章草藝術感染力很強,較皇象確實風神過之。
陸機
陸機,字士衡。吳郡人。吳大司馬陸機之子,著名文學家,和其弟陸雲並稱“二陸”。吳亡人晉,為太子洗馬,著作郎,後事成都王穎,官至平原內史,河橋一役敗績,受讒遭殺身之禍。他比紹靖小22歲。卻同年而卒,可惜死得太早。陸機少時即聰明過人顯露異才,文章冠世,《文賦》是其代表作之一。相傳《平複帖》(圖似)是他的傳世真跡,被稱作法帖之祖,現藏故宮博物院。從中,我們可以推想到西晉日常應用的仍是章草。傳世書跡還有行書《望想帖》。
陸機在書壇的地位不高。《能書人名》中找不到他的名字;庾肩吾《書品》列其書在“中之下”,韋續《墨藪九品書人論》列其書在“下之上”。《宣和書譜》雲:“陸機雖能章草,以才長見掩耳”。
平複帖》一股人認為氣象古雅,天趣橫溢,脫盡浮豔,筆意蒼茫。但字勢古幻難識,用筆多禿筆枯鋒,篆意時有流露,隸書波磔倒不多見,明顯地有向今草過渡的跡向。
其筆致和竹木簡上由隸變草之“初草”相當契合。現在有人對此帖作者是否陸機表示懷疑。不管怎樣,此帖在帖學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趙孟頫
趙孟頫是位了不起的各體均能的書家。當“二王”筆法在宋朝一度被掩抑之後,趙孟頫麵對現實進行了曆史反思,倡導複古,讓漢晉遺風導人了元朝書壇。恢複了幾於泯絕的聿草。其影響六百多年來經久不衰。
趙孟頫傳世章草書跡著名的有《急就章》《六體千字文 章草》,真跡現藏上海博物館。
趙孟頫章草全從規矩中來。結字基本上是皇、索的體勢。看得出他是力力追前人,但由於社會時代因索及個性特點,其書圓熟精美有餘,而質樸遒勁不足,過分擴大了隸意的波磔特征,超越了結字比例的法度,使人感到不能平衡。但他在繼承傳統方麵頗為成功,其深厚的功力,超人的才能使他的章草髙居於一般書家之上。
宋克
宋克、字仲溫,自號“南宮生”,年州(今蘇州)人,他文武兼備,博涉史書,工詩文,“以善書名天下”,擅長楷行,以章草為最得意。當時學章草者不少,但首稱宋克。
宋克的最大功績在於重振章草之法。南北朝以後繼承章草傳統並有建樹的主要是宋克。於右任在《跋宋克杜甫北遊詩》中雲:“當章草消沉之會,起而作中硫砥柱,故論章草者,莫不推為大宗廣
宋克的章草是沿皇、索、趙這條線路而來,其中在趙氏的章草上他下了不少功夫。傳統功力極厚,鬆江本《急就章》所殘600餘字就是由宋克的字補刻的。合在一起形體相仿,氣息相通。可見他的功力之深了。
皇、趙、宋三人都有《急就章》傳世。宋克以瘦挺的筆劃改易了皇象那種肥厚的姿態。但純美秀勁過之,而樸厚凝重不足。王世貞故有“波險太過,筋距溢出”之譏,當然這種評論稍顯苛刻。他晚年的章草有向漢魏人的章草靠近的趨向,用筆挺拔勁健,確非趙氏能企及。梁啟超雲:“子昂諸體微傷軟美,仲溫榘鍾餿王,達以勁氣,龍跳虎臥,仿佛遇之,可謂複古而能變,豪傑之士也。”誠然,宋克敢於獨創,時出新意,將楷、行、今草、章草揉於一篇之中,形式新穎,內涵豐富,體態萬千,所以,宋克在章草史上有著極其堂皇的地位。其《杜甫北遊詩》即是此體書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