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一個姓邵的老爺子,因為曆史的原因在他年輕時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然而。邵老爺子為了圓自己的大學夢,一生都沒有放棄過考大學的努力,但總是屢戰屢敗。近年政府取消高考的年紀限製後,他又一年一年地報名參加高考,63歲的他,同樣報名參加了高考。成績當然無法和應屆生相比。他立誓不考上大學不結婚,所以至今孤身一人。為了考大學他花去了大量的時間複習,沒有時間去掙錢,至今他家裏還沒有電燈,那微弱的燭光是他唯一的光明。執著地追求大學夢伴隨他走過一生,但這現然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了。過去的教科書裏,有一課叫作“猴子撈月亮”,我們不能指責邵老爺子的執著。我們可以嘲笑猴子那無知的執著。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覺的邵老爺子的執著是值的敬佩的,因為不懂的放棄執著,有時就是悲劇產生的根源。
放棄執著,不是你對現實的投降,而是你將你的境界調整到一種更高的層次,將自己的心態處於一種少煩惱的狀態。讓自己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困境,遇到什麼樣的煩惱,碰上什麼樣的悲傷,都能以放棄執著的心態,將這些困境、煩惱、悲傷都不放在心上。
因為,放棄了執著,就沒有了為我的動機,沒有了為我的動機,就不會存在為它的動機,無我無它就是一種超越自我和超越現實的境界。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無奈和殘酷的現實麵前,你不懂得放棄也許就意味著毀滅。
彌勒佛,在眾多佛中可謂是人見人愛的。世人喜歡他那可掬的外表。但,人們更喜歡的是他那“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的內在修為。由於他能笑口常開、大肚能容、萬事萬物他沒有偏袒,也不必執求。他在笑哈哈中總結出了:憂生於執著,懼生於執著;凡無執著心,亦無所憂懼。
在現實中,我們無數處地看到這樣的情景,男女雙方都無限執著地愛著對方。正因為這種執著的愛,就產生了一種必然的恐懼,那就是怕失去對方,為了不失去對方,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對方時時處處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這樣就形成了愛之適足害之的狀態。這不僅讓自己亂了方寸,也讓他人壓力重重。這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使他人難受。最終的結果除了悲劇還能有其它嗎?
要打破執著,其實困難重重。畢竟執著緣於渴望,渴望緣於苦樂感受,苦樂感受緣於根塵之觸。修持不執著的最大目的,在於擺脫情緒的支配,讓愛恨情仇不在內心積存。
那麼怎樣才能修練放棄執著的素質呢?當你遇到下麵這些情況時,你能否這樣來反問一下你自己:
當你感到痛不欲生時,
你反問自己,這樣難過有意義嗎?
當你夢想化為泡影時,
你反問自己,怨天尤人有效果嗎?
當你麵對重重難關時,
你反問自己,恐懼無為會解決嗎?
當你落到一貧如洗時,
你反問自己,死命賺錢能帶走嗎?
當你頭上烏紗落地時,
你反問自己,權力比生命重要嗎?
不敢說這就能絕對地培養出放棄執著的素質,但遇事時能這樣冷靜觀察和反思,慢慢地就能擺脫名利的枷鎖、權力的追逐、欲望的羈絆,訓練出一種心平氣和與世無爭的境界來。觀照心海,看看自己麵對貪癡及諸多煩惱時,是否已能悠遊於事外,隻要我們能冷靜地觀察事物,適時地放棄執著,還心靈一個自由的空間。這樣的放棄是一種別樣的美麗。
人生既是悖論,就是因為它存在著兩個不同的對立麵。我們所需要掌握的就是使它們做到對立統一。我們不能因為它的精彩而死抱不放;也不能因為它無法帶走而放棄追求。這就必須尋求一種更為寬廣的視野,透過通往永恒的窗口來審度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門高超的藝術,我們都是藝術家,每人都在上演著絕無重複的絕版話劇。然而,你要想成為精明高深的真正藝術家。那你就必須掌握人生的真諦。
不少人都曾苦苦地追尋,切切地尋問“人生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其實人生的真諦就是八個字——進退適時,取舍得當。
3.千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上麵這首詩的作者古靈禪師,是在百丈禪師那裏開悟的。悟道後的古靈禪師有感於剃度恩師的引導,決定回到仍然未見道的師父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