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首都曼穀的洞南河邊,坐落著一組布局錯落的暹羅式風格建築群,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大王宮。宮廷建築以白色為主,四周築有高約5米,總長1900米白色宮牆。庭園內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樹影婆娑,滿目芳菲。彙集了泰國繪畫、雕刻和裝飾藝術的精華。1784年第一座宮殿阿瑪林宮建成以後,這裏先後居住過曼穀王朝拉瑪一世到八世的8位國王。經過曆代的擴建,至今總麵積已達218400平方米。從這種宮殿和寺廟連成一體的建築結構中大概也能看見出佛教在泰國人的心目中占據了多麼重要的位置。
大王宮主要的建築物有阿瑪林宮、查基宮、律實宮和玉佛寺等。在大王宮所有的宮殿中,最具特色的應該是阿瑪林宮和查基宮了。阿瑪林宮是大王宮的第一座宮殿,至到今天仍是泰國新國王登基加冕舉行儀式和慶典的地方。拉瑪五世1876年修建的查基宮,是大王宮中最大的一座宮殿,它的建築式樣也別具一格。它由正殿和左右偏殿組成,正殿前還建有一個寬敞的樓台。白色的殿身雕塑著各種西式花紋圖案,而其殿頂的三座錐形尖塔卻體現出典型的泰式建築風格。這裏是國王接受各國駐泰國使節遞交國書的場所。在查基宮右方有律實宮,這裏原有大王宮最早建的一座宮殿,但在1789年的一場雷擊中毀於一旦,重建後的律實宮更加堂皇雄偉,四層宮頂層層相疊,頂部中央有一座七層尖塔高聳雲天,仿佛國王頭上莊嚴的王冠華光四射;在尖塔基部的四側還飾有象征無上王權的4個大力神,他們半蹲半立,雙手高舉,在顯現威嚴與力量的同時,仿佛又在乞求佛祖的庇護。此外,拉瑪八世還興建了陳設富麗而居住舒適的寶隆皮曼宮,作為接待外國國家元首的賓館。
大王宮內的寺院就是玉佛寺建築群。寺內四周有長約一千米的壁畫長廊,上麵繪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學《羅摩衍那》史詩為題材的精美彩色連環畫,並附有泰文譯詩。玉佛寺內的幾塊大瓷屏風上彩繪著中國《三國演義》的故事。是誰製作了這大瓷屏風,他又為什麼而做呢?
在公元15世紀初,中國曆史上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意義深遠的大事——鄭和七下西洋。明成祖朱棣登基後不顧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訓》,欽命三寶太監鄭和出使西洋,堪稱世界航海史上亙古未有的壯舉。
相傳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率領著龐大的船隊途經暹羅(今泰國)時,遇上了風暴,其中的一條商船因此而觸礁受損,隻好留下來修整,商船的船長姓楊,因船體破損得厲害,修船需要一段時間,楊船長素喜交遊,便趁這個機會來到城裏,並結識了一位年輕的王子,兩人一見如故,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王子從船長口中得知中國的許多情形,心中十分向往,待商船修理完好,準備啟程時,王子與船長依依不舍,兩人約定日後一定要再相見。船長將隨身所帶的一本小說《三國演義》贈給王子作為友情的信物,隨後,商船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40年後,楊船長的孫子為完成已故祖父的遺願,千裏迢迢乘船來到暹羅,此時他見到已是白發染鬢的王子,他將祖父生前珍藏的大彩瓷花瓶和景泰藍花瓶送給王子,並將隨船所帶的幾尊高達數米的中國古代文臣武將的石雕搬到王子府中,這也是楊船長因王子仰慕中土事物而特意為他所造。王子睹物思人,甚為傷感,於是命人在他住處的大瓷屏風上彩繪出《三國演義》的故事,以示其思念故友之情。
知識鏈接
瑪哈達寺是素可泰最大的佛寺,這裏是昔日王室的宗廟,台基足有一個成人的高度,邊長200米,共有大小佛塔198座,並有釋迦牟尼之巨型座像。
建於公元12世紀的蘇利耶跋庫二世時期的吳哥窟又名吳哥寺,位於柬埔寨吳哥城南約1千米處,是柬埔寨規模最宏大、曆史最悠久的古寺,也是保存最好的名刹。它和中國萬裏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列為東方四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