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吳哥窟寺廟都用巨大的砂岩石塊重疊砌成,最重的石塊重量達8噸多,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合物。寺院周圍有寬190米的壕溝,四周共長5.6千米。其主體建築是造在一個三層的台基之上,每級都建有圍廊。所謂主體建築,就是五座塔。中間一座主塔高42米(從地麵算起達65米)。這五座塔形式相近,塔身和塔頂都雕成蓮花瓣形狀,形式和諧,端莊而又秀美。底層廊壁上布滿石刻浮雕。這些浮雕內容有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如打獵、捕魚、送別、戰爭等;有重現古代傳說的,如“乳海翻騰”“天神製魔”等神話故事;有跌坐的佛陀,有跳舞的女神,還有人頭、鳥獸、蟲魚的雕刻,姿態萬千,栩栩如生。寶塔外麵的石塊上刻著各種姿態的佛像,有的高達幾十米,形象非常生動。相傳這五座塔象征著印度佛教中的茂攤山上的廟宇,是佛教諸神的家。
吳哥窟是古代佛教文化中的一顆燦爛明珠,也是世界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但在15世紀時,由於與暹羅人的戰爭,國都遷到金邊,吳哥城也隨著首府的遷移而衰落了,寺窟荒廢,無人問津,荒廢了近四百年,直到19世紀60年代,這顆明珠才得以重放光彩。
吳哥窟的建築布局來源於一個神話傳說,喻義代表宇宙,中心的主塔代表居住天神的山,伴隨五個高塔則代表其連帶山峰,塔外代表世界土地,護城河代表海。吳哥窟以精美的壁畫和飛天女神像聞名於世,每一幅壁畫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像“天堂地獄圖”,上層是一群神仙,中間是人間,下層是地獄,地獄判官守握寶劍,騎著水牛,獄卒毫不留情地鞭打作惡的壞人。
吳哥窟古跡群中保存著最完整的是小吳哥回廊壁麵浮雕,浮雕取材於古印度神話故事。其中有一個神話講的就是神和魔爭奪海中的長生不老藥的故事!他們約定誰要是戰勝海底馬達拉山的九頭怪,找到山底的寶貝,長生不老藥就歸誰。當他們潛入海底的馬達拉山時,隻見一條巨蟒似的怪物盤住在山上,九隻頭都張著血盆大口,眼光似電。一見這情景,魔就心怵,口裏卻說:這巨蟒長得怪模怪樣,甚是有趣。神,你去打頭陣,你若是戰勝了這畜生,得到寶貝,長生不老藥自然就歸你了。神也不謙讓,揮劍就上,這九頭獸一見大怒,立時張牙舞爪就向神猛撲過來,恨不能將神碎屍萬段。於是你來我往,鬥得翻江倒海,昏天黑地。戰了一整天也不見勝負,在一旁觀戰的魔可高興了,心想這樣打下去,肯定兩敗俱傷,到時自己可不費力的得到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藥,便情不自禁的施魔法暗中相助九頭怪。一時神被鬥得大汗淋漓,漸漸敗下陣來。那怪哪肯放手,乘勝追擊,定要將神置於死地而後快。殊不知,這一來沒有了根基,被神看出破綻,施出看家本領:連環飛碟。隻見空中九色飛環,似彩霞般絢麗,如流星般快捷。向九頭怪飛去。不一會兒隻聽九聲雷鳴,山崩海嘯。海底的馬達拉山搖搖欲墜,這時,神變成一隻大金龜,頂住了山崩,而山下翻出了許多寶貝。就在這時,他未來的妻子克希米也從中誕生了,長生不老藥也出現了。但當神正在高興之時,魔企圖來偷取長生不老藥,被神戰敗。最後,魔雖敵不過神,卻扮成一個善良的僧人,從純潔、美麗的克希米手裏騙走長生不老藥,逃回茂路山了。這個故事情節精彩而曲折,十分動人,它在吳哥窟浮雕上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知識鏈接
柬埔寨古稱“真臘國”,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二月,周達觀奉命皇帝之命隨元使昭喻真臘,抵達真臘後,第二年回國,返國後撰寫了“真臘風土記”,真實紀錄了真臘國的社會萬象,記述了吳哥城宏偉的建築、精美的雕刻、深刻描述當時真臘國繁榮及昌盛,更重要的是,周達觀書中敘述了從中國抵達吳哥城的航線:途經南海、入湄公河、溯流而上、抵達洞裏薩湖西北河畔登岸,為後世留下按圖索驥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