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比薩城中,有一座造型古樸而秀巧的鍾塔,它是羅馬式建築的範本,但是它使人驚歎詫異的地方還遠不止這些。每年幾十萬遊客來到塔下,無不對它那“斜而不傾”的塔身表示憂慮和焦急,同時為自己能親眼目睹這一由缺陷造成的奇跡而慶幸萬分。這座令人心情如此激動的塔,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
於1350年完工的比薩斜塔是屬於比薩大教堂的鍾樓,為八層圓柱形建築,高54.5米,平麵圓形的直徑為16米,從下至上,共有213個由圓柱構成的拱形券門,為大理石用料,重達1.42萬噸。塔內有螺旋狀樓梯294級,沿梯而上至塔頂,比薩城秀麗風光可盡收眼底。人們還可以從塔中間的樓梯走到任何一層的圍廊上向外眺望。比薩斜塔是意大利優秀的古代文化遺產,被譽為中世紀七大建築奇跡之一。
比薩斜塔
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比薩斜塔的第一位設計師博納諾·皮薩諾稍稍多費些心思,或者負責施工的工匠們不僅僅是去注意塔身的美觀而沉湎在羅馬式建築的空間想象中,這個錯誤也許不會出現;如果在斜塔建好三層之後因發現塔身已經傾斜而從此停工、永遠廢棄,或者90年後另一建築師西蒙納試圖調整塔身的願望得以實現,我們大概都不能見到今日斜塔的奇觀了。幸好,最終有一位勇敢而富於智慧的建築師托馬素完成了斜塔的施工,從而讓人們得以欣賞到它的絕代風采。
雖然俗話說“比薩斜塔像比薩人一樣結實健壯,永遠不會倒下。”事實卻是,從1918年開始測量以來,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傾斜約1毫米,至今其頂部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已近5米。1980年地震時,斜塔曾搖晃了22分鍾之久,真是岌岌可危。為了挽救這座著名建築,意大利政府采取了種種措施。早在1930年,塔基周圍就被灌漿加固,1973年又禁止在以斜塔為中心,半徑1.5千米範圍內抽水。據專家預測,如無意外,斜塔還可能保持250年之久。雖然意大利人不惜重金苦心經營,但斜塔是否果真會“斜而不傾”?
看來,答案不在今天,而在未來。
比薩斜塔不僅本身體現著建築史上的奇跡,還見證了科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時刻。
1590年,年輕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當時的歐洲人虔誠地信奉著權威的亞裏士多德,把他的“物體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這樣的錯誤論斷也毫不例外地當作真理。但伽利略卻並不因為隻是亞裏士多德說過某事如何如何,就輕易地相信它,他決定用事實來證明。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後,伽利略登上塔的最高層,麵對塔下群眾熱切仰起的目光,莊嚴地緩緩舉高兩隻手,充滿自信地在同一時刻鬆開了緊握的雙手,隻見一大一小兩隻黝黑的鐵球挾帶著“呼呼”的風聲向下墜落。隨著鐵球的急速落下,人們都隻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卻看到前方的地上砸出了兩個坑。千真萬確,不同的兩個鐵球以相同的速度從同一高度同時落到了地麵!人群震驚了,掌聲響徹雲霄,人們簇擁著伽利略,歡呼著一個偉大真理的誕生!伽利略推翻錯誤的亞氏定律確有其事,然而實驗是否的確在比薩斜塔上做的,這一說法卻遭到了許多學者的質疑,不過,爭論不休的舌戰反而更增添了斜塔的神秘感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