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這座住宅的風波,再沒有人敢冒這樣大的風險來請密斯,因為人們不需要可看不可“住”的房子。但不甘失敗的密斯,下了一番苦功,終於找到了一種染色玻璃來代替原來的無色玻璃。經過一番努力和宣傳,1952年他終於再次設計和建造了一幢38層的玻璃幕牆高層大廈——美國紐約的西格拉姆大廈。

悉尼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裏風景旖旎,景色宜人。這時,一位丹麥青年站在海邊,遠望貝尼朗岬角,一會兒靜坐沉思,一會兒又迅疾邁步,麵對著三麵環繞著鱗次櫛比高樓大廈的蔚藍色大海,那波光粼粼的海灣,在他的眼中,好像有一列揚帆遠航的船隊正在出海,又好像有一簇潔白的大貝殼站立在海灘上,與周圍的景致融會一處,充滿詩情畫意。其實,這裏既沒有什麼船隊,也沒有什麼簇貝,而隻是他頭腦中的構想,有如海市蜃樓一般,浮現在他眼中,又很快消失了,然而,這位丹麥青年緊緊抓住這一閃即逝的意念,馬上用鉛筆把這幅美麗的圖景勾畫出來,這就是應澳大利亞總理凱希爾提議在貝尼朗岬建歌劇院前來的丹麥設計師伍重,伍重設計方案與另外30多個國家的223個設計方案一起被送上去進行審查,因伍重的設計方案隻是一個示意性草圖,在由世界建築權威們組成的評委會初選時便被打入了冷宮,而預選了另外10個方案。然而,事物總是這樣具有戲劇性,因故而姍姍來遲的評委會主席——美國著名建築師沙裏寧在看了10個評選出來的預選方案後均不滿意,又回過頭從淘汰的213個方案中挑選,最後,卻看中了伍重的設計方案。在他看來,伍重的設計方案雖然隻是一個草圖,但很有特色,若能實現的話,必將成為偉大不凡的傑作。在沙裏寧的極力推薦下,伍重的設計方案終於得到了評委會的一致讚同,並被澳政府批準實施。但是,美麗的構思一旦要變為現實,卻碰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有些幾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難,多少次的試驗、計算,計算、試驗,用了17年時間,化了5000萬英鎊,悉尼歌劇院終於建成了。

悉尼歌劇院坐落在三麵環水,距海麵19米的一座花崗岩基座上,故又稱海中歌劇院,它是澳大利亞全國表演藝術中心。悉尼歌劇院造型奇特,它的屋頂由十塊15.3噸的彎曲形混凝土預製件搭成,殼外頭覆蓋著105萬塊白色的奶油色的瓷磚。兩組巍峨的大殼頂覆蓋著並排而立的音樂廳、歌劇廳和休息廳,其中3塊殼頂麵海依抱,1塊背海而立,最高的殼頂距海麵67米,相當於20多層樓高。這個占地1.8公頃的龐然大物臨街一麵是一條用赤色花崗石鋪麵的、世界上最寬的91米台階。殼體的開口處是休息廳,它有一片由2000多塊高4米、寬2.5米的玻璃鑲成的牆麵,休息廳的旁邊是音樂廳和歌劇廳,音樂廳由圍繞表演台四周是一個可容2700位聽眾的坐席。歌劇廳由除了有1550個坐席外,還有一個可接待世界上所有大型演出的配有轉台和升降台的440平方米的大舞台,台前有兩幅豪華的由法國織造的毛料幕布,一幅名為“日暮”,它是用紅、黃、粉紅三色織成的圖案,好似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另一幅名為“月幕”,它是用深藍、綠色、棕色組成,猶如一彎新月隱掛雲端。電氣設施更是一應俱全,現代舞台燈具,控製計算機,閉路電視休息廳外,這座8800平方米的建築麵積,還有一個由兩塊傾斜的小殼體組成的大型公共餐廳,有一個可容420人的小劇場,還有電影廳、大型陳列廳、接待廳、各種排練場、化妝室、圖書館、展覽室、錄音室、酒吧等大小室900多間。多少年過去了,如此規模宏大、美麗非凡的悉尼歌劇院,雖然有人指責它形式與功能毫不相關,但這裏除了聖誕節和耶穌受難日外,每天開放16個小時的10個不同的項目供7000多人同時享受,成千上萬的旅遊者慕名而來,歌劇院成了悉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