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麵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集會,是目前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廣場。它是首都人民政治集會的中心場所,廣場南北長達880米,東西500米,可容百萬人舉行集會,開闊的廣場,宏麗的建築,使整個廣場顯得雄偉壯觀。廣場北麵是雄偉壯麗的天安門。西麵是人民大會堂,東麵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南麵矗立著挺拔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的南麵是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金碧輝煌,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
天安門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15年(1417年),稱“承天門”。曆史上曾幾次被焚,1651年重修後改稱“天安門”。天安門在明清兩代是皇家頒發詔令的地方,每逢冬至皇帝去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仲春到先農壇親耕,皇帝大婚和出兵親征等重大活動,都要從天安門出入。因此,它的建築規製甚高,6洞城門,重樓9楹;在中間門洞的前後各立漢白玉石華表一門,華表頂蹲石獸,柱身遍雕祥雲騰龍,另有兩對石獅前後鎮守。新中國成立後,每當春秋季節,這裏花團錦簇,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觀禮台前是原皇城的禦河——金水河,河上橫跨漢白玉石橋5座,橋欄上雕飾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根據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興建的。當日下午6時,毛澤東主席與全體委員參加了奠基典禮。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興建。1958年4月建成,5月1日隆重揭幕。紀念碑總高3794米。碑身由413塊花崗岩砌成。東西兩側上部刻紅星、鬆柏等,具有“光輝永照”的含意。
碑座四麵共八幅浮雕。每幅高2米,寬2~64米,總長40多米。內容是:焚燒鴉片、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勝利渡長江。在渡江畫麵的兩旁另有兩幅裝飾性浮雕: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組浮雕共有170個人物,概括了一百多年的革命曆史。
毛主席紀念堂建成於1977年8月,為天安門廣場一主要景點。建築麵積兩萬多平方米,由南大廳、瞻仰大廳、北大廳構成。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遺體停放在紀念堂的中心——瞻仰廳。
在紀念堂北大廳的上層,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革命業績紀念室。
人民大會堂是一座宏偉的建築,其麵積超過了故宮全部建築有效使用麵積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