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登基即位後,便開始興建他的陵墓,前後曆時36年。光勞工就征發了42萬人。他將陵址選在陝西臨潼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1974年在秦始皇陵東側15千米處發現了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這個發現震驚了世界,被人們稱為是“世界第八奇跡”。
至今共發掘了一、二、三號兵馬俑坑。第一號俑坑深5米,東西長210米,南北寬62米,麵積是14200平方米。坑內是一個浩浩蕩蕩的軍陣場麵,分為前鋒、中軍、後衛和兩翼,武士俑身披鎧甲,戰馬昂首嘶鳴,一副整裝待發之勢。兵有陶兵、陶俑6000多件。陶俑身高18米左右,陶馬高15米,長2米,這些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從武士、車夫到將軍,神態各異,相貌威武,形態逼真。現已把一號坑建成為一個巨大展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二號坑挖出兵馬俑1000餘件,三號坑出土兵馬俑68件,刀、箭、矛、弓、弩等兵器1萬餘件,還出土了大量的戰車。其中出土的青銅劍,雖在地下已埋藏了2000多年仍寒光閃閃,經研究表明劍表麵經過了鉻化處理,表明我國秦代時就已掌握了這項技術,而德國1937年才宣布發明了此項技術。
這樣宏大的場麵,這樣眾多而體型高大的陶俑,這樣精良的古代兵器以及精美的雕塑藝術,都是舉世罕見的。它所反映的豐富內容,包括秦代的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各方麵。
秦俑坑生動而真實地再現了秦代軍隊的形象,它反映出秦代的兵種、兵器和軍隊的陣列等豐富的內容。
秦俑塑造的形象有血有肉有性格。陶俑中大體有三個階層的人物,即武將、軍吏和士卒。武將們職務較高,權力較大,因此便被塑造得深沉、果敢、堅毅、嚴峻和老謀深算。軍吏們一般具有嚴肅、堅定的形象。眾多的士卒,看上去是靈活、機警、勇敢、視死如歸。
1978年9月,法國總理雅克·席哈克先生慕名來到秦兵馬俑坑參觀。麵對高大眾多的秦俑,宏偉壯觀的場麵,這位法國前總理相當震撼,讚歎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又說:“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從此,“世界第八大奇跡”便成了秦俑坑或秦俑博物館的代名詞。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臨潼縣內,從遠望去,秦皇陵不過是一座小山似的土包。據有關勘測結果得知,秦皇陵原高166米,極為富麗、豪華,是中國古代皇帝陵墓中最大的一座。秦始皇帝將自己的陵墓建造成一個如其人間帝國一樣威嚴的地下帝國,凡是皇帝在都城中所應具備的,陵寢中也應有盡有;而其賴以征服6國的軍隊,也以兵馬俑的形式,捍衛著這一地下帝國。經過2000餘年的風霜雨雪,陵墓現高76米。它麵朝渭水,背依驪山,在當時,被認為是陝西最佳的“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