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佛像——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坐落於四川樂山城,它背靠淩雲山西壁,足抵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合處的滔滔江水。

大佛依山臨江開鑿而成,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譽。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是唐開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發起建造,貞元19年(803年)完成,前後工程長達90年。大佛體型魁偉高大,頭與山齊,腳踏大江。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肩寬28米,眼長33米,耳長7米。耳朵中間可並立兩個人,頭頂可置一圓桌,腳上可圍坐百餘人。兩則有身高10多米、手持戈戟、身穿戰袍的武士。佛像遠眺峨嵋,近瞰樂山,雙眼欲睜似閉,麵容顯得慈祥肅穆,真是形神兼備,巨細和諧,比例勻稱,神態端莊。

大佛的身上布滿縱橫交錯的溝壑,一道道傷痕如同一枚枚勳章,那是千百年風雨滄桑的記錄。大佛是一本教科書,蘊意不盡,悠遠綿長。大佛體態莊重祥和,氣魄雄偉,精神格外雍容鎮定,其造型之高超,令人讚歎,引人入勝,它是中國最大的一尊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

領略佛光山水,頃刻間你會忘卻世間的一切煩惱和苦痛,心靈得到淨化,丟掉了所有的奢求和欲望。因為置身大佛腳下,雖然可以仰視大佛那高大的軀體,但無論你在山上、山腰或山腳,都隻能看到佛像的一個部分,而不能詳見全貌,雖然可以總覽大佛的麵容,卻無法看清它的細部。人與佛相比,是多麼渺小,多麼卑微。

據說當年鑿造這尊樂山大佛,是因為這三江彙流之處水勢異常險惡,往來船隻常常遭到舟毀人亡的慘禍。佛門弟子以慈悲為本,決心把佛祖請來,將興妖作怪的孽龍鎮壓下去。於是,著名的高僧海通法師便四去募化,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開鑿。未及完工海通故去,當時建7層樓閣予以覆蓋。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於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前後工程曆時約90年。當時彩繪全身,上覆13層樓閣,多為大佛閣。宋時大佛閣尚存,並易名為天寧閣。南宋詩人範成大任四川製置時還見過,明末毀於戰火,但佛像卻巍峙江岸至今。20世紀80年代初期,新開淩雲棧道,起自大佛腳左邊,經棲鸞、丹霞、祝融三峰,至富麗幽雅的壁津樓,全長500米。其間有彎曲晦暗的洞穴,有背依絕壁、麵臨急流的懸空險徑,有淩雲直上的“上天梯”。棧道上,可俯視三江波光帆影,遠眺峨眉半空浮翠。

大佛自建成後,曆代均有修整。據記載,1914年有過較大的維修,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曾以大佛為炮靶,麵部等處受到毀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加強了大佛的保護工作,1963年對麵部及右膝以下做過維修,1974年設立了樂山文管所,負責日常保護。為維修整治大佛,1984年以來,政府多次撥款,組織有關單位對樂山大佛及周圍岩體進行地形、工程地質測繪以及水下地形、岸坡形態、地震、水文、氣象、大氣汙染等全麵調查。1989年國家科委下達“治理樂山大佛的前期研究”課題,對大佛佛身進行了考古、物理、地質、化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檢測。

樂山巨佛距今已有1000多年,成佛年代如此久遠,為什麼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這是因為它地處有利的較穩定的平原構造區,免於強烈風化侵蝕的較隱藏的地貌以及有較堅硬的岩性條件所決定;樂山大佛是由一種被稱作“紅層”砂岩、泥岩雕塑而成的。佛像的地貌部位的選擇,真可以說是別具匠心:淩雲山的陰坡上,岩石風化作用較陽坡弱,佛像周圍林木稠密,山坡物質穩定而不易受衝刷,有護坡作用。佛體坐於臨江而又處灣內地段(非突於江中的岬角段),並且隱蔽於山林之中,這樣,受風、雨和浪流的衝刷和侵蝕作用大為減弱,以利於保存。

樂山大佛已走向世界,它得到了世界各國朋友的稱頌,享有世界巨佛的聲譽。

樂山大佛淵源樂山大佛,位於淩雲山上,以人文遺產精粹和自然遺產的有機結合為特色,山水交融,與峨眉山遙相呼應。開鑿樂山大佛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他當時結茅於淩雲山上,他見三江(即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江水彙聚山下,驚濤裂岸,舟楫至此往往被顛覆。於是他發宏誓願,逢岩開鑿彌勒大佛,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

中國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