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象征——泰姬陵
泰姬陵位於印度朱穆納河岸邊的古城阿拉格,是一座王妃的陵墓。
泰姬陵華麗壯觀、氣勢磅礴、舉世聞名,被稱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
泰姬陵是莫臥兒第五代皇帝沙紮汗為其寵妻阿柔曼·巴紐皇後所建造的陵墓。皇後原名蒙泰姬·瑪哈爾,訛稱“泰姬·瑪哈爾”,意為“宮中首選”或“宮廷的光豔”。皇帝與寵妻情篤意深,十分恩愛。無論在沙紮汗取得王位以前的顛沛流離中,還是在沙紮汗當國王後的四處巡訪時,倆人相伴左右,須臾不離。據說,年輕貌美的泰姬19歲就為皇帝生兒育女,共生子女14個。1631年生最後一胎時,不幸離開人世,年僅39歲。沙紮汗驚悉後,悲痛欲絕。在皇後病榻前,泰姬對沙紮汗說:“請陛下為我造一座大墓,以紀念我們的愛情。”沙紮汗許下諾言,修建了這座美麗的陵墓——泰姬陵。
泰姬陵在1632年破土動工,每天有兩萬名工匠修建,用了22年時間才建成,共耗費4000萬盧比的巨資。
整個陵園是一個長方形,長576米,寬293米,總麵積為17萬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紅砂石牆圍繞。陵園中間有一條寬闊筆直的紅石甬道,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陵園分為兩個庭院:前院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後麵的庭院占地麵積最大,由一個十字形的寬闊水道,交彙於方形的噴水池。噴水池中一排排的噴嘴,噴出的水柱交叉錯落,如遊龍戲珠。後院的主體建築,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泰姬陵墓建在一座正方形的大理石高台的正中間,高台邊長約95米,陵墓邊長近60米,整個陵墓全用潔白的大理石築成,頂端是巨大的圓球,四角矗立著高達40米的圓塔,莊嚴肅穆。象征智慧之門的拱形大門上,刻著《古蘭經》。中央墓室放著泰姬和沙紮汗的兩具石棺,寶石閃爍。整個泰姬陵,白天,在陽光下紅裝素裹,閃著光輝;夜晚,在月色中朦朧素雅,猶如美人泰姬在含情沉思。
泰姬陵的主體建築具有幾何圖形的美。那台基的正方形,穹隆的圓形,牆壁的立視平麵,門洞的三角拱形和尖塔筆直的圓柱形,配合得十分巧妙。泰姬陵圓形的穹窿打破了正方形台基的單調,拱形的門洞又突破了平麵牆壁的板滯,而台基四角四座直立的尖塔,則分散了圓形穹窿突兀淩空的壓重感,增加了整個畫麵的豐滿、均衡和協調。這些幾何圖形,把直線之美和參差之美,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了。
泰姬陵的主要建築材料——白色大理石,是從印度拉賈斯坦的馬克拉納采集運來的。這種純白的大理石,色澤明麗,質地堅固,富有明淨流麗;典雅聖潔的美感,在陽光照射下,泰姬陵就像雪山冰峰一樣銀輝耀眼。陵墓兩側那兩座清真寺殿,基本是用阿格拉當地的紅砂石築成的,反以大理石碎塊點綴裝潢。這兩座紅砂石的附屬建築,烘托著白色大理石的主體建築,色彩對比鮮明,相映成趣。
泰姬陵的裝飾非常華麗細致,但不流於綺靡。在圓頂寢宮的拱門上,銘刻著《古蘭經》的經文,鑲嵌著貴重寶石的裝飾性花邊。走進拱門,猶如打開了金飾玉鑲的寶奩,琳琅滿目,光彩照人。寢宮內部呈八角形,共分五間宮室。中央一間大的宮室,由輻射狀通路連接著其餘四間宮室。宮室的門扉窗欞,都是白色大理石透雕的,篩進了外麵的天然光線,室內明亮有如一座燈燭熒熒的聖殿。門扉窗欞上透雕的藤蔓花卉圖案,以黃金作梗,翡翠為葉,紅綠寶石、水晶、瑪瑙等鑲花。花紋製工精細,連小葉子的葉脈都清晰可辨。中間一扇門扉窗欞,雕刻得最為精美。據印度導遊者介紹,這是出自中國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透過這扇燦若錦繡的門扉窗欞,可以窺見中印藝術交流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