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信息時代全麵來臨,知識經濟異軍突起(1 / 1)

當今時代,是一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政治多極化更加明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是一個以變革、調整、創新為顯著特征的時代。無論世界發生這種革命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但全人類幾乎達成了共識:學習正在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因為信息時代已經全麵來臨,知識經濟正在異軍突起。

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被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用以指當今世界上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是人類社會進入計算機信息時代後出現的一種經濟形態。

新世紀,人類邁入了“信息爆炸時代”,知識經濟異軍突起。在這個時代,信息和知識靠多種形態信息媒體透過複雜的信息網絡係統傳遞。正在全球展開的信息和信息技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社會變革的方向起著決定作用,其結果必定導致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在全球的實現。具體表現為:其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以智力資源、無形資產為第一要素。對於自然資源通過知識智力進行科學、合理、綜合、集約的配置,主要不依賴於土地、石油等已經短缺的自然資源。與此同時,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致力於通過智力資源開發富有的自然資源來創造新財富,逐步替代工業經濟依為命脈的、已經短缺的自然資源。其二,在生產活動的範圍廣泛的工作過程中,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這些部門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三,電訊與互聯網係統合而為一,可以在幾秒鍾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從而使人類活動各方麵表現出信息活動的特征。其四,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互聯網、核能、生物及太空等科學革命,引發了席卷全球的技術革命浪潮,專業知識、創新能力逐步替代資金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範圍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以及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最終形成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結構。高技術產業以高科技為其最重要的資源依托,“高科技”不是傳統工業技術的簡單創新。其五,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消費(使用),以高技術產品和通過信息產生的新知識為主。利用知識和智力開發富有自然資源作為載體的知識財富,將大大超過由傳統技術用稀缺自然資源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其六,信息和信息機器成了一切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在此進展中,信息或知識正在以係統的方式被應用於變革物質資源,正在替代勞動成為國民生產中“附加值”的源泉。這種革命性不僅會改變生產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將通過改變社會的通訊和傳播結構而催生出一個新時代、新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信息或知識成了社會的主要財富,信息或知識流成了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信息或情報源成了新的權力源。

從發展趨勢上看,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若幹發展趨勢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而改變著當今世界的麵貌和格局。其一,與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並行,發達國家正出現以信息技術為主的後工業化擴散周期,在全球形成兩個周期並行、交叉、重合的局麵,由此對社會的產業結構、生產活動方式、全球經濟格局、組織結構、管理決策等諸方麵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曆史性變化。其二,在生產方式上,發達國家正在由規模經濟向非規模經濟和聚合經濟過渡,從而使受規模經濟觀念束縛的工業化國家和企業從信息和知識經濟中獲得了活力。其三,由於信息爆炸和知識經濟的巨大作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和趨勢,市場和生產中心的全球化、傳播和電訊網的全球化、即信息技術的全球化、資產的全球化、企業組織全球化以及商業競爭的全球化等必將引起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經濟關係和政治格局的變化。其四,國際社會信息化正在成為曆史趨勢,使得國家和人民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各個方麵都更加相互依存。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衝擊,這種全球性依存關係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國際政治過程和經濟文化關係,並將引導曆史向著未曾預料的方向發展。

因此,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既給人們帶來嚴峻挑戰,更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機遇。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企業的發達和個人的發展,無不依賴於對知識的掌握和創造性的開拓與應用,而知識的生產、學習、創新,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知識已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為主體的知識經濟體係,迅速擴展令世人矚目。在信息時代來臨和知識經濟大潮麵前,世界各國都有一種“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緊迫感。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無論是國家還是政黨,如果不加強學習,不提高學習能力,勢必會落伍。正是基於對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刻認識和對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我們黨明確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