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如何帶動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建設(1 / 3)

黨支部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堡壘。我們黨的7000多萬名黨員,活躍在370多萬個基層組織中。正是通過各領域各單位的黨支部,黨把廣大黨員組織起來,使黨成為一個有統一目標、統一綱領、統一意誌、統一行動的整體;正是通過各領域各單位的黨支部,黨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局麵。

毛澤東同誌早在1928年就提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敗,“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同誌指出:“一個生產隊、一個工廠、一個車間、一個班組的黨組織,如果能夠麵對自己單位的具體問題,走群眾路線,同群眾商量,提出很好的辦法,由共產黨員起模範作用,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那末,那裏的黨組織對四個現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貴的貢獻。”江澤民同誌強調:“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的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新的曆史條件下黨支部建設的根本要求和目標任務。胡錦濤同誌強調:“要找準基層黨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引導基層黨組織更好地確立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機製,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黨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任務的艱巨性、複雜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迫切需要廣大黨支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緊密聯係本地區本單位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將廣大黨支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科學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科學發展活力,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落實黨中央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提供堅強保證。

實踐證明,隻有以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帶動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建設,真正建成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我們整個黨、整個社會的學習力、創造力、凝聚力才會大大增強,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加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

中央黨校鍾國興教授認為,《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是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美國學者彼得·聖吉的著作。這本書提出的“五項修煉”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係統思考。《第五項修煉》是關於學習型組織一本重要的著作,這本書最成功之處是傳播了學習型組織這一理念,從而形成了一股創建學習型組織的世界性潮流,這是其巨大貢獻。有許多傳播《第五項修煉》的人,在回答什麼是學習型組織問題的時候,總是回答:做到第五項修煉的組織就是學習型組織。這種回答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學習型組織是時代的產物,彼得·聖吉隻不過應時代的要求比較係統地闡述了他關於學習型組織的觀點,他給出的隻不過是關於學習型組織的一種初步的模式。事實上,在他的前後,西方有許多學者,例如佛瑞斯特、阿吉瑞斯、托夫勒等都在研究和倡導組織化學習。而“五項修煉”模式並沒有把組織化學習的最重要成果都包括進來。例如佛瑞斯特的“三化”,即“扁平化、谘詢化、開放化”,將未來的學習型組織的結構清晰地表達出來,這卻無法為“五項修煉”模式所包容。對於學習型組織,我們既要承認《第五項修煉》的重大的創造性貢獻,又要破除對它的頂禮膜拜式的迷信,應該在借鑒《第五項修煉》和把握學習型組織實質的基礎上,尋求學習型組織更有效的模式,實現學習型組織理論和模式的創新。學習型組織特指這樣一種組織: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條件下,因為信息迅速更新、環境不斷變化、競爭不斷加劇,而產生的一種組織形式;這種組織進行一種組織化的,互動式、研討式的學習,具有相應的組織結構,在學習上實行科學化的管理方式;這種組織具有較高的團隊智商,能夠激發每一個成員學習和創新的活力;這種組織在讓每一個成員升級的同時,能夠突破自身和外部限製,不斷升級。

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如何帶動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建設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各地創新的經驗表明,這種結合與帶動是可行的。帶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采用學習型黨支部建設與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建設聯動的方式。所謂“聯動”,即學習型黨支部建設與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建設同時進行。二是通過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對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建設示範的方式。所謂“示範”,是指先在黨支部探索某些實現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然後再推廣到其他領域的組織實踐中去。在實際操作中,要特別注意:穩步推進、上下聯動是前提,加強製度建設是保證。

具體來講,其他領域學習型組織主要包括:

(一)學習型鄉鎮

學習型鄉鎮是指能夠自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注重培養人才隊伍,不斷提高鄉鎮幹部和農民綜合素質,形成加快發展和進步的共同目標,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快發展,社會全麵進步,幹部群眾精神風貌積極向上,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取得顯著成效的鄉鎮。

建設學習型鄉鎮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為總目標,以提高鄉鎮幹部和廣大農民綜合素質、實現農村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技興農、科技致富”為主題,以創建學習型組織、創新學習載體、構建終身教育體係為重點,積極引導鄉鎮幹部和廣大農民確立終身學習理念,在鄉鎮營造“人人、處處、時時”講學習的濃厚氛圍,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鄉鎮終身教育體係和網絡,大力開展農民的職業教育培訓、學習探討研究和科技推廣活動,不斷提高鄉鎮幹部和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培養和造就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各類人才,為促進農村全麵進步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建設學習型鄉鎮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的範圍廣、人員多、情況複雜,難度較大。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到六個結合:

一是堅持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著眼於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長期目標製訂學習規劃,立足於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現實需要確定學習內容,從科技興農、科技致富入手組織學習,使廣大農民從學習中得到實惠和啟示,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自覺性,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風尚。

二是堅持骨幹學習與群眾學習相結合。建設學習型鄉鎮必須麵向全體幹部和廣大農民。但在工作推動過程中,應該突出重點、抓骨幹、抓典型。要通過鎮村幹部帶頭,把更多的黨員、青年團員、企業經營者、農村能人和農民群眾動員起來;要通過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積極推廣實用技術,把各專業戶和一般農戶帶動起來,從而推動學習型鄉鎮建設由點到麵全麵鋪開。

三是堅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提高科技文化素質相結合。立足於人的全麵發展,一方麵要引導、組織、幫助幹部群眾學文化、學科技、學經營、學管理,掌握新的勞動技能和致富本領,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另一方麵要加強幹部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為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