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海軍軍費、一筆煞為可觀的經費被建成了園子。光緒皇帝從內心裏對李鴻章自然有了一點忌恨。因為李鴻章的所為,恰恰表現了他是太後的人,把錢給太後修園子,明顯便是站在太後一邊,這是對光緒皇帝不利的。
在幾次正麵交鋒之後,李鴻章看到了這一點。皇帝,在他看來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一定意義上,太後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可在這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孱弱的光緒皇帝,比起慈禧太後來,也就顯得稚嫩得多,甚至比起他李鴻章來,也不過是個懵懵頑童而已。但是他畢竟還不像李蓮英,狂妄到可以讓自己的親妹妹成為監視光緒皇帝的妃子。
李鴻章自恃為幾朝元老,認為光緒皇帝縱然瞧他別扭,也終不至怎麼樣他,因此對光緒皇帝采取了泰然處之的態度。但從這件事上,李鴻章明白:要想立於不敗,必須隨時察看周圍情形,找到應對之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爺孫倆買了一頭驢,爺爺讓孫子騎著走時,有人議論孫子不懂孝敬;孫子讓爺爺騎著走時,有人指戳爺爺不疼孫子;爺孫倆幹脆都不騎了,又有人笑話他倆放著驢不騎是傻瓜;結果爺孫倆隻好綁起驢扛著走了。如果我們不想“扛驢”,那麼我們就不要去聽那些個“是非”而受其累。
領導者應不聽別人講“是非”。因為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其實,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搬弄是非人的用武之地。所以,與其說“是非”是由人捏造或搬弄出來的,不如說是由人“信”出來的。信“是非”的壞處是:原本蠻要好的關係會反目成仇;原來並沒有什麼關係的人惡語相向。而不聽“是非”的好處就是耳根清淨、心情舒暢。
心情舒暢可以笑口常開,而笑口常開就容易受人歡迎。我們不是希望自己成為受人歡迎的人嗎?不是總愛祝福親朋好友心情愉快、身體健康、美麗依舊嗎?那麼領導者為什麼還要去相信來搬弄“是非”的人,或者還要傳播使親朋好友聽了生氣、影響健康、妨礙美麗的“是非”呢?
我有一位朋友,她是一個部門主管,當她聽說有人議論她的“是非”時我也在場,就質問我為什麼不告她。我說:“就因為我希望你快樂,所以我不願意讓你因為聽到那些個‘是非’而生氣。如果傳話的人真是為你好,那麼她又為什麼在我為你辯解時不站出來也幫你講話呢?”
真的,這就是我一貫主張。既然我們無法把握別人的嘴,那麼就把握自己的嘴不去傳“是非”、把握自己的耳朵不去聽“是非”。這樣,我們就能遠離小人,“是非”自然也就少了許多。這決不是“掩耳盜鈴”,而是為人處世中的一種豁達和睿智。
六十戒:該使詐時不使詐
善意的謊言,有時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可以鼓舞士氣,推進你的工作。作為一個領導者,必要的時候用一些善意的謊言,對你的領導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宋名將狄青很善於鼓舞士氣,他簡直是個心理學家。
狄青曾征伐西南的叛軍首領儂智高。南方有信鬼的風俗,大軍剛走出桂林,狄青便祝禱道:“勝負沒有什麼預兆。”說著取出一百個銅錢,自己拿著向神靈念叨著。“如果真能大獲全勝,那麼我投下這些錢,一定全部錢麵朝上。”左右隨從勸阻他說:“將軍,萬一不能全部錢麵朝上,恐怕容易動搖軍心,還是不投為好。”狄青不聽,將手一揮,一下子就將錢撒了出去。果然,一百個銅錢全部錢麵朝上落在了地上。全體將士立即歡呼起來,聲音響徹了山林和曠野。
狄青也十分歡喜,看了看左右的人,命令手下取一百個釘子來,立即隨落地銅錢的疏密,貼地將錢釘住,再扣上用青紗做的籠子。狄青說道:“等我帶領大軍得勝而歸時,定當拜謝神靈,然後再取走這些錢。”
後來,狄青果然順利平定了依智高叛亂。他率師凱旋,履行前言來拔釘取錢。他的幕僚們定睛一看,原來這一百個銅錢,兩麵都是錢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