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謀略智慧戒律(5)(2 / 3)

晚清總督一職僅授八位,分別為管轄直隸省的直隸總督,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的兩廣總督,管轄湖北、湖南兩省的湖廣總督,管轄福建、浙江的閩浙總督,管轄四川省的四川總督,管轄陝西、甘肅兩省的陝甘總督,管轄雲南、貴州兩省的雲貴總督。

直隸總督由於所轄地處京畿,區位重要,一向是總督之首。兩江總督所轄物產豐饒,富庶天下,其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陝甘、雲貴因偏居一隅且土地貧瘠,在總督中列為末等。而兩廣、兩湖、四川三地的總督地位大致相當,但因其轄地為國之門戶,兩廣總督的地位已明顯超過湖廣和四川。

張之洞以一個資曆淺薄的晉撫一躍而為粵督,此中奧妙,耐人尋味。

五十九戒:輕易陷入是非漩渦

如果一個領導者隻顧低頭走路,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會吃大虧的。領導者必須時時洞察周圍的情形,明辨是非,才能不會陷入是非的漩渦。

一個領導一旦陷入了是非漩渦,到時想抽身都來不及了,它會讓你身敗名裂,最終喪失權力。一個英明的領導,他知道怎樣遠離是非,避免謠言蜚語。

那麼一個領導怎樣才能避免是非,遠離謠言呢?首先是自己不能去製造謠言,無端起禍;其二是明辨是非,不人雲亦雲,對聽到的任何消息,理智的去分析,不能沒有依據就跟著大家起哄;三是正確、及時處理一些是非問題,讓是非在萌芽狀態就被消滅掉;四是對喜歡搬弄是非的人,讓他盡快離開你,別讓他在身邊;五是假裝糊塗,遠離是非。

光緒十五年。這年正月,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慈禧太後為光緒皇帝舉行婚禮,一連歡慶三天,朝中大臣們欣喜異常,個中原因倒不是替皇帝賀喜之故,主要是因為西太後在光緒皇帝婚禮的前三天,便接二連三以自己的名義下旨意,對文武官員大加封賞,甚至對死去的王公也加封諡號,對外國駐京師的使者則大擺宴席款待。舉國上下“歡聲”載道,熱鬧非凡。

慈禧太後可謂用心良苦!

“太平盛世”是她最喜歡稱道的事,不惜花費大量金錢。據後入統計,在清朝11個皇帝中,數光緒皇帝的婚禮辦得最氣派,花費最大。據不完全統計,光緒皇帝的婚禮共花銷黃金4126.935兩,白銀4824183.5921兩,銅錢2758吊。何其驚人的一筆數字!

然而,光緒皇帝並不因為西太後為他大操大辦而感到多麼高興,因為在選皇後的過程中,西太後大做了手腳,把自己的親侄女、光緒皇帝並不喜歡的桂祥的女兒、慈禧的娘家侄女立為皇後,這對光緒皇帝而言,無疑是大受汙辱。他身為堂堂皇帝,竟不能將自己的意中人立為皇後,這是多麼大的笑話!又是多麼大的悲劇!

西太後將親侄女立為皇後之後,又將那拉氏姊妹倆娶進宮來,給光緒皇帝做妃子,姐姐被封為瑾嬪,晉升為妃,妹妹被封為珍嬪,與姐姐同日晉升為妃。

光緒皇帝結婚,先憋了一肚子火,與皇後的感情非但不好,而且有意疏遠她。倒是珍妃,聰穎過人,而且對光緒皇帝甚為理解。因此,深得光緒皇帝寵愛。這樣一來,皇後自然是醋意大發,事事找西太後訴苦,一來二去,西太後為了報複,便毫不留情地鞭打珍妃。帝後之間的矛盾也隨之漸漸深化了……

光緒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這樣一來,表麵看去,西太後是“歸政”了,可是實際上,西太後一天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權力。光緒皇帝“親政”之後,滿朝文武有幾個人把他放在眼裏,西太後依然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不知怎麼形成了一種規矩:凡是大臣給皇帝的奏折務必一式兩份,必須呈送西太後一份,甚至光緒皇帝要任命什麼官員都要稟明西太後。這些看似滑稽的規定無疑都有一個幕後的導演,自然是神通廣大的慈禧太後。

李鴻章不會想到,這場“帝後之爭”,居然會涉及他的利益。

慈禧“歸政”的最大願望莫過於頤養天年了,而她選定的卻是頤和園。修園子前後的花費一共是3000萬兩白銀。李鴻章幾年來少領了海軍軍費不下幾百萬兩,另有“海防捐”數百萬兩,滾滾流進了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