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既有善於使用和把握權力的成功者,也有不會“弄權”的失敗者。
我們都知道西漢劉邦善於用人,就憑善於將將這一手,讓韓信、張良、蕭何等曠世英才集中劉漢軍麾下,打敗了“力拔千鈞”的項羽。有一次劉邦與韓信談論,問道:“我可以帶多少兵馬?”韓信回答:“陛下可帶十萬兵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答“多多益善。”劉邦不高興說:“難道我帶兵不如你麼?”韓信又趕忙說:“陛下雖不善帶兵,卻善於控製將才啊!”
可以說,韓信這裏並沒有多少恭維的意思,而是道出了一句實情。善於控製將才,能夠對將才指揮若定,運用自如,正是劉邦取勝的一件法寶。同理,一些出色的領導者,也都必然善於控製將才,能夠自如地運用手中的權力,支配和影響部下。
身居管理職位的人都知道處理好與部下的關係是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務。但是由於人們常常對錯綜複雜的環境缺乏充分認識,他們往往天真地低估了在盡職盡責同時,又要講究成效的領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要困難。
人們通常認為管理工作“有權”,從事管理工作者對部下有一定支配權——如他有權招聘或解雇他們,有權決定是否給他們提供預算財源以支持他們的某項工作等等。但人們常常忽視了管理工作的另一個特點——即作為一個群體,部下對上司亦有一定的影響。
部下對上司的影響,最常見的來自以下幾個方麵:他們掌握某些技術使他們不能被人輕易替換;他們掌握某些他人沒有的本行業信息或知識;他們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批評他們或調換他們的工作都會引起與他們的不滿;某個部下的工作恰恰是某上司全盤工作中心點,故而他的表現對上司工作影響甚大;某個部下的工作與其他重要工作或重要的人有密切關係,致使這位上司要間接地依賴這名部下等等。
所以盡管上司對下屬有常規支配權,但以上那些因素加在一起足以置他於不利之地。這些因素給他的權力造成一個空隙,從而導致一些管理中的棘手問題和困境。
要控製、管理好部下,需要領導者在管理工作中引入更多的權力源,並且在上任之初發展個人權力。也就是說,要表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巧,要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部下對上司形成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部下對上司領導能力的認可;部下對上司的個人品質以及他的目標或價值觀的認同;對上司由認同而產生依賴。成功的領導人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不斷從各個方麵維護和發展這些關係。
一個出色的領導者,會把他的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他不僅對手下全班人馬的情況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且一旦發現問題,他能夠成功地利用權力影響部下和事件的進程,從而高效地解決問題。
一個出色的領導者,他做一切都顯得非常輕鬆。他每天不是忙著趕著去參加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討論會,而是在公司大樓轉悠,與人聊天,開玩笑,顯得十分悠閑。他不是沒完沒了地研究數據、表格和圖表,而是安排公司成員聚會。他之所以能夠如此,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在眾人之中的權力。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或管理者,他所在的公司或他曾所在的公司業績極佳,而人們又普遍認為這跟他本人分不開。因此他有一份輝煌的履曆和顯赫的名聲,這無疑會給他帶來極大的影響力。他的業績使許多部下對他的領導能力毫不懷疑,並自覺自願與之合作。
領導者的權力還來自於他和部下的私人交往。他可以經常與公司每一位職員見麵,並親自給新員工培訓班上課。他還可以利用到各處巡視和出席公司的一些特別活動之機,如公司舉行的特別活動或公司聚會等等,定期與員工聯係。通過這些交往促使人們認同他和他們公司的計劃、設想,最後一如所有具有性格魅力的領導者一樣,他與人們尤其是其重要的下屬建立起牢靠的個人關係。
成功的領導者擁有極寶貴的信息基礎,這也是權力的一個來源。他懂技術,了解產品和市場動態,同時他還了解他的下屬和他們的工作情況。他知道在哪些人之間存在著重要的依賴關係,人們在哪些地方存在可能導致發生衝突的分歧。此外,他和許多人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使他控製著大量的信息來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