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高級助理查爾斯·史考伯說過,他的微笑值100萬美金。這可能有些誇張,因為史考伯的性格,他的魅力,他那種富有吸引力的才能,都是他成功的原因。而他那動人的微笑確實讓人有好感。微笑常常比語言更有力。
威廉·史坦是個股票經紀人,在知道了微笑的神奇作用後,用了一個星期做了專門的訓練,每時每刻都對身邊的人微笑。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了這件事:
“我已經結婚18年了,在這段時間裏,從早上起來,到上班,我很少對我太太微笑,或對她說上幾句話。我是百老彙最悶悶不樂的人。
“當我聽到微笑的作用後,我就決定試一個星期看看。因此,第二天早上梳頭的時候,我就看著鏡中我的滿麵愁容,對自己說,“你今天要把臉上的愁容一掃而空。你要微笑起來。你現在就開始微笑。”當我坐下吃早餐的時候,我以“早安,親愛的”,結果我的太太說我微笑的時候,充滿了慈祥。
“我還改掉了批評他人的習慣。我現在隻賞識和讚美他人,而不蔑視他人。我已經停止談論我想要的,而試著用別人的觀點來看事物。這一切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我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一個非常愉快的人,一個更富有的人,在友誼和幸福方麵都過得很滿足,而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一個紐約大百貨公司的人事經理說,他寧願雇傭一名有可愛笑容而沒有念完中學的女孩,也不願意雇用一個板著冷冰冰麵孔的哲學博士。微笑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表情。
最後,還是讓我們記住艾勃·哈巴德這段賢明忠告吧!
每當你出門的時候,把頭抬得高高的,肺部充滿空氣,沐浴在陽光中;微笑著招呼你的朋友們,每一次握手都使出力量。不要擔心被誤解,不要浪費一分鍾去想你的敵人。
◆讓聲音更具魅力
一位業務員在電話中與客戶溝通總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後來,他親自上門拜訪了這名客戶,一進門,客戶便說:真沒想到,你本人看上去要比電話中聽到的好得多,原來,他電話中的聲音生硬、低沉,讓人聽了討厭。
美國聲音教練傑弗裏·雅克比曾說:“我們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去考慮自己的衣著、外表。但是,人們卻更多地通過聲音而非衣著來判斷我們的智力。”
因此我們不要敗在我們的聲音上,可以把自己的聲音錄在磁帶裏,然後反複地聽,反複地修改,直到我們滿意,認為聽上去給人一種自信、友好的感覺。
在社交場合,使別人對自己的聲音有好感,應當注意四個方麵:一是根據房間大小、聽眾人數、噪聲量、說話內容以及本人的情緒來決定自己的說話速度,同時要學會停頓。二是要能控製聲音的大小,保證自己的音量既能強調重點,又能讓對方了解談話的內容。因此,高亢和低沉各具魅力,關鍵在於要適合當時的環境。三是要消除破壞因素,讓自己的音質成為對方注意的因素。四是要咬字吐句清晰,首先讓對方容易聽懂。
◆說話要簡潔有力
美國的聲音教練傑弗裏·雅克比在全國範圍內抽樣調查了1000名男女,問他們“哪種聲音讓你們最討厭、最反感?”得到的答案是嘀咕、抱怨或嘮叨的聲音。雅克比發現,人們通過發音的方式來判斷別人。
還有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句子愈短愈容易使人理解。
實際上句子簡短,不僅容易使人明白意思而且能給人一種順暢、節奏明快的感覺。
在你說話時,若總是喜歡用“這個這個”,或者“啊,啊”等拖拖拉拉的詞語,聽者會感到煩躁,而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另外,你若嘟嘟囔囔,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說些什麼,會使人懷疑你腦筋是否有問題,而給人一種拖泥帶水的印象。
說話和寫字一樣,該斷就斷,少用連接詞,會使聽者感覺明朗而有理,給人精明能幹的印象。
◆與人交談盡量多用平常語言
身居高位而平易近人的人,總會受到周圍人的歡迎,而官沒做多大、架子卻端得很大的人,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同樣,學問沒有多深,卻喜歡咬文嚼字,會給人“酸”的感覺。
著名作家J·馬菲曾經提醒別人:“盡量不說意義深遠、新奇的話語,而以身旁的瑣事為話題開端,是促進人際關係成功的鑰匙。”
一個人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別人,對方就會產生好感,也會以友好的態度來回報,這樣雙方交談的氣氛就會十分融洽。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從來不會故弄玄虛,而是平平常常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臨別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感受,當你剛剛走出客人家的門,就聽到對方把門“嘭”地一聲重重關上,即使在剛才受到相當熱情的接待,也會覺得像被潑了一盆冷水,十分掃興。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也許這隻是對方的一時疏忽,但自己卻會懷疑人家是否不歡迎自己。因此,在臨別時,最好注意一下自己的小動作,不要功虧一簣。在臨別時,如果處理得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應付請願者頗有一手。當他接受請願時,對請願者不送別。而當無法接受請願時,他會客氣地把他們送到門口,並與他們一一握手告別。沒有達到目的的請願團,受到首相的殷勤相送,心中自然有說不出的舒坦,甚至會懷著感動的心情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