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一月掙脫生命的束縛 (3)(1 / 3)

創辦新東方之前,俞敏洪為別人打工。俞敏洪敏感而細心,他發現大量的培訓學校對學生的態度、學校管理以及辦學理念都有缺陷。俞敏洪大膽假設:“如果我來管理一所培訓學校,會對學生們采取什麼態度?”這不僅僅是一個教師的問題,還是一個怎麼吸引學生以及怎麼讓學生滿意的問題。樸素的思考,激發出最有效的商業直覺與衝動。

行動指南

創造客戶,成就事業,先要進化自己。

1月16日

與束縛抗爭

每個人都渴望生命能夠像海水一樣沒有障礙地奔騰流動,和藍天相接;每個人都渴望生命像風一樣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遊蕩,除了帶走白雲,沒有一絲牽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願意被關在籠子裏一樣。人的一生是為了掙脫某種束縛而努力的過程,這一過程使生命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機遇,讓我們有機會咀嚼失敗、品味成功。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與束縛抗爭。

——摘自《掙脫生命的束縛》,《新東方精神》雜誌2009年第1期

背景分析

俞敏洪曾經遇到過一個名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左力從小失聰,完全喪失了聽力,迄今為止,他的世界依然是一片沒有任何聲響的死寂。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殘疾少年,憑借自身的努力與堅忍,讀完了中學,讀到了大學,並且始終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左力創造了奇跡,他能夠通過長久注視與凝神會意,猜測、揣摩老師講課的內容。

“擁有完美聽力的我們並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麵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左力的故事震撼了俞敏洪,他把左力稱做“帶著束縛跳出了最美麗舞蹈的人”。

行動指南

積極不抱怨,勇敢不妥協,這應該是我們一生的原則與信條。

1月17日

生命在於持久的綻放

齊白石先生偉大的畫作都是在80歲到90歲之間完成的。有的人年輕有為,有的人大器晚成。花兒總在不同的季節開放,如果所有的鮮花都在春天開放完畢,而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沒有任何花兒開放,你還會覺得自然界如此美麗動人嗎?

——摘自2009年6月2日,俞敏洪在同濟大學所作題為“度過有意義的生命”的演講

背景分析

齊白石出身貧寒,做過農活,幹過木匠,當過民間畫工,三十而立時扔掉斧鋸,改行畫肖像,專心做起了畫匠。但是在隨後近30年的時間裏,始終未能建立起個人名望。1919年,時年55歲的齊白石定居北京,以賣畫治印為生。其時,齊白石本人在北京了無名氣,求畫者寥寥無幾。潦倒的齊白石決意“變法”,師法徐渭等名家,逐漸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頓時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齊白石一生勤勉,越是年衰越是勤奮,僅1953年一年,時年89歲的齊白石就創作出作品600多幅。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曾經對前去拜望自己的張大千感慨:“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

齊白石的故事,對俞敏洪是一種激勵。俞敏洪曾對大學生們講過他在北大求學時的感受:“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一位高幹子弟每周末都被奔馳車接回去。那時候我連自行車都買不起,他居然坐著奔馳280,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兩相對比,感到這輩子基本完了。”但是俞敏洪堅信一個真理:生命是一個過程,需要你毫不動搖地往前走,像齊白石那樣,行走此一生,越老越芬芳。

人生就是一場看不到終點的長距離競逐,不在於你能跑多快,而在於你能跑多久。從鄉村到北大,從中關村到紐約,一路到今天,走了很遠的俞敏洪已心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