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有著江蘇人特有的婉約、細膩與敏感,這種個性特質完全可以從他傾瀉於筆端的綿軟文字中體會到。典型的文人氣質,獨特的詩人性情,這樣的性格是否會影響商業決斷力與領導力?俞敏洪如此自我評價:“判斷力強,決斷力弱,細膩而敏感。”俞敏洪的個性是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如果俞敏洪決斷力強的話,新東方發展得會比現在快。不過,“大家在一起工作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決斷太快的話,容易傷人”。
當著母親的麵,俞敏洪摔過一次手機,因為那時候母親的行為已經幹擾了新東方的體係建設,當時的新東方正處於由家族企業向現代公司治理艱難邁進的敏感時期。事後,俞敏洪向母親跪拜請罪。“親人可以理解你,原諒你,但對別人不能這樣,因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傷害了就不容易修複。如果我處在別的位置上,也許別人傷了我,我最多也就一輩子不理他而已。但在董事長這個位置就必須具備一種團隊凝聚力,有一種超出你感受之外的東西。”
俞敏洪看似從外表到內心都很柔弱,但是他懂得為人為己的深意。這是一種大智慧的妥協之道。
行動指南
犧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2月9日
禪宗的“五隨”
我曾給新東方的管理層講過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禪宗的故事。三伏天,蠶園的草地上枯黃了一大片。小和尚說:“快撒點種子吧,好難看啊。”師傅說:“等天涼了,隨時。”
中秋時分,師傅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吹起,草籽邊撒邊飄。小和尚就說:“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老和尚說:“沒關係,吹飛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隨性。”撒完種子,接著就飛來幾隻小鳥。“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光了。”小和尚說。師傅說:“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隨意。”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上衝進禪房:“師傅,這下可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隨緣。”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麵居然長出了很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地直拍手。師傅點頭說:“隨喜。”
這裏的“隨”不是“跟隨”的“隨”,而是不抱怨、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的“隨”,而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五隨”概括起來就是要珍惜一切,輕鬆隨性地過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對待得與失的正確態度。
——2007年1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從幼年時期開始,俞敏洪就被灌輸一種觀念——江陰人是有血性的。外人隻知道羨慕江陰締造的經濟奇跡,又怎知江陰人的血性傳統?1645年,清朝第二次頒布“剃發令”後,江陰人民舉行了反清起義,“頭可斷,發絕不可剃”,進行艱苦卓絕的反清鬥爭。清朝調動軍隊24萬人圍攻城池,江陰人民浴血奮戰,固守孤城81天,擊斃清朝三王十八將,清軍死傷超過10萬人。但終因力量懸殊,糧食罄盡,守城者全部壯烈犧牲。城破後遭到清軍血腥屠殺,死者無數,繁華都市,頃刻間化為廢墟。
“守了81天啊,史可法守揚州也隻守了8天。”說起這些,俞敏洪仍不免欷歔。自從20世紀80年代考上北大之後,俞敏洪就再沒有離開過北京,在北京生活這麼多年,北方人的粗獷與豪放,鑄就了他的“南人北性”。“對於知識分子,一方麵需要你細心體會他們的真情實感,另外,必須要耍得開、放得開。”俞敏洪在北京結婚成了家,太太是天津人,現在的他居然已經不太喜歡南方人的那種細膩。“天天陷在那種患得患失的細膩狀態裏,我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