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二月精神的涅?? (3)(1 / 3)

背景分析

醉心於成為著名詩人的癡狂歲月裏,俞敏洪一遍遍捧讀詩人食指的代表作《相信未來》,朗聲誦讀著那些熾熱、滾燙的文字。

《相信未來》,是食指最具代表性的詩作,創作於1968年。這首詩激勵、鼓舞了整整一代人,年輕有為的詩人食指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進醫院和福利院,與世隔絕長達20餘年。但是食指始終沒有喪失信念與信仰,因為他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對於我本人來說,必須抱著不懷疑人的心態,去欣賞我周圍的好人好事,必須力爭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好人,去做好事,這就是我的信仰。”俞敏洪經常引用《相信未來》中的詩句向員工們、學生們傳播“不拋棄、不放棄”的生活價值觀:永遠相信你的未來、相信你的未來會比現在更好,相信你的生命不管處於多麼灰暗的狀態,隻要你還活著,未來就能閃現出光輝。

“信念有時候光靠自己支撐是不行的,要從外界尋找支撐點,從別人的評價和眼神中尋找支撐點。”俞敏洪感慨地說,“很多時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始終保持信念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因為必須在獲利的同時堅持社會價值。”

多年以前,俞敏洪看過日本電視劇《阿信》,至今他還清楚地記得其主題曲中的幾句歌詞:沒有月亮,我們可以看星光;失去星光,還有溫暖的眼光;希望是迷霧中還能眺望未來的窗。

行動指南

永遠相信遠方,永遠相信夢想,希望就在前方。

2月16日

心靈的富足

心靈的富足是一種美,這種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一種把生命融入詩意的壯舉。當我們看到大自然的美而不為所動時,我們的心靈已經死亡,但當我們朗讀下麵的詩歌,內心感到一種情感在湧動時,我們便有了心靈的富足:太陽在天上,風在自由地遊蕩;雲的影子在樹梢,低頭,滿地陽光;心情在遠方……

——2008年3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在俞敏洪看來,尋找心靈的富足有一個標準:如果一件事情你越做越喜歡,通常能夠引導你走向心靈的富足。俞敏洪有一個朋友瘋狂地癡迷於收藏事業,為此花光了家裏的積蓄,但他卻生活得幸福安寧,因為他在收藏中收獲了巨大的滿足和愉悅,體味到無以複加的快樂和幸福;另一個朋友迷戀旅遊,每年都要拋開所有事務專程到青藏高原遊玩一個月,這項業餘愛好耗費了他很多金錢,但是他異常享受,身心歡暢。

俞敏洪酷愛戶外運動,比如徒步、騎馬、爬山、滑雪。他以親近自然為樂,他愛唱的歌幾乎都和草原、西藏有關。去西藏,俞敏洪總要觀雪山,那種如夢如幻的壯美與純淨,讓人心醉。每一次進藏,俞敏洪都要癡迷地遠眺,獨享著那份淡定與從容。

為了學會在雪場滑單板,俞敏洪練了3年,摔了幾百次跤。摔得最慘時,渾身上下青紫一片,慘不忍睹,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可過了兩天,腿腳利索了,他抓起單板又去練。後來,俞敏洪得意地向外宣揚,據他所知,40歲以上的企業家裏學會滑單板的寥寥無幾,王石會滑單板,馮侖學過但是好像沒學會。

俞敏洪衣著簡樸,飲食簡單,為此大家沒少調侃他。但他的詩人氣質還是比較明顯的,有時候開會到很晚,他會突然一揮手說,走啊,大家出去散散步,看星星,賞月亮。

個性率真的俞敏洪,心靈滿足而富足。

行動指南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拿到的下一塊將會是哪種。”圓的,很好;方的,也很好。自我滿足感、愉悅感,是檢驗幸福的尺度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