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慷慨悲壯的感覺
離開北大後,我找到一家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為它創辦了外語培訓部,以承包的方式大張旗鼓地做了起來。我當時心裏憋著一股氣,一心想要做出點成績來洗刷自己在北大遭受的恥辱,又想盡快存夠錢出國讀書,所以特別發憤努力,結果培訓部的名氣越來越大。到了1993年,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辦學之中,決定創辦一所自己的學校,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起什麼名字好。剛好當時有個朋友辦了家公司叫“新北高”,於是我靈機一動,就在東方前麵加了個“新”字,“新東方學校”從此誕生。拿到辦學許可證是1993年11月16日,我是騎著自行車到海澱區教育局領的許可證。那一天北京正好刮著大風,漫天黃沙飛舞,給我帶來了一種戰士出征、慷慨悲壯的感覺。
——摘自《歲月如歌》,《新東方精神》雜誌2008年第3期
背景分析
頗富戲劇性的是,徐小平、王強加盟之前,新東方也是“三駕馬車”的格局,按照王強的說法,“一匹公馬(俞敏洪),外加兩匹母馬,老俞的太太和他的母親”。
創業之初的新東方,太太管財務,俞敏洪既當業務員又是授課老師,夫妻二人詮釋著那種最初級的家族企業模式。俞敏洪的母親被稱為“新東方之母”,老太太精神矍鑠、意誌頑強,早年對新東方事務介入甚深。老太太的精明與實幹,在江陰老家傳為佳話。1992年12月18日,老太太滿懷憂憤地趕到北京,名義上是幫助兒子料理家務,實際上想看管俞敏洪,生怕他再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俞敏洪離開北大的魯莽舉動已經讓老太太傷心欲絕。老太太在北京幫俞敏洪夫妻帶小孩,後來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太太一個人在家閑不住,就在新東方學校周邊開了一家小餐館和一家小賣鋪,逐漸地,老太太把新東方學校的教材印刷、教材采購業務獨自包攬下來,截至2000年年底,老太太把生意的流水流水在商業上指營業額做到了1000多萬元。
行動指南
抱定願賭服輸的心態去經營自我、經營商業,決定了就全力以赴、執著向前,輸贏與成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做好。
3月2日
通過“利他”,實現“利己”
你之所以覺得你的生活不順利,是因為你為自己設置了太多障礙。有人問:“為什麼我身邊會有這麼多人跟我過不去呢?”結果是越過不去的越過不去,層層的障礙都是自己造成的。做一個簡單的測試你就會明白這件事情是怎麼回事。如果你對每一個向你走來的人都微笑地打招呼:“你好!”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應:“你好!你好!”即便擦肩而過之後他們會想:“這個人是不是神經有問題?”但是對方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你好!”為什麼?因為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會對你怎麼樣。當周圍人都跟你過不去的時候,其實你應該明白,是你在跟周圍的人過不去。
——2009年7月,俞敏洪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決定創業之時,俞敏洪在北京市海澱區教育部門磨了半年多,隻為申請一張合法辦學的“執照”。教育部門一開始堅決不同意,但架不住俞敏洪苦苦哀求、死纏爛磨,便鬆了口,“看你是個老實人,給你一個試營業的辦學許可證。半年以後如果有一個學生來告狀,立即把你的辦學許可證吊銷”。
俞敏洪和他太太就是在這樣的尷尬處境裏開啟了創業之路。1994年新東方的事業逐漸有了起色,一家培訓機構心裏不平衡,開始明裏暗裏使絆,刁難俞敏洪。那家培訓機構的女老板很霸道、很凶悍,曾經唆使地痞流氓用刀子捅傷了新東方貼廣告宣傳單的業務員。俞敏洪去公安局報案,人家愛答不理地說這種打架鬥毆的事情太多了,忙不過來不予立案。俞敏洪悲憤難耐,一連在公安局大門口靜坐了三天,直至見到局領導,問題才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