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新東方的消費者,俞敏洪之所以迎合學生,認定逢迎路線,前提是對消費者心理有深刻洞察。中國教育行業長期以來並非真正以學生為中心,而是在應試的指揮棒下旋轉。教育也是可以消費的,俞敏洪意識到,從產品競爭時代向消費者競爭時代的轉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產品競爭時代,教師是教育市場消費潮流的決定者;而在消費者競爭時代,教育機構對消費者的喜好隻能迎合和順從,無法主觀改變。抓住了消費者,就等於抓住了未來的市場。如何實現從優秀到卓越?它要求一家公司必須為自己的消費者創造價值、提升價值。按照消費者市場的節奏而不是競爭對手的節奏來開發產品、推廣產品,這就是新東方在英語培訓領域始終領先一步的秘訣所在。
新東方成功的另外一個秘訣是智慧地引導學生。這種引導不是慣常的那種說教,而是用生動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比如,俞敏洪給大學生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出自日本名牌大學MBA的畢業生進入到一家著名的日本企業工作,分配工作崗位之前,他躊躇滿誌,豪情萬丈。但是沒想到老板居然分配他幹辦公室裏的雜活兒,像擦桌子、打印文件、分發通知之類的瑣碎之事。他覺得很屈辱,兩個月過去了他忍無可忍,決定辭職。辭職前他到朋友家去串門,朋友是個老板,耐心勸解他:“你呀,再幹三個月,不要抱怨你的工資,不要抱怨任何事情,微笑著工作。三個月後如果老板看不到你的努力,就算老板瞎了眼,你再辭職!現在你還沒有進入到真正有價值的崗位呢,就想讓老板欣賞你,是不可能的事。”他覺得朋友說得很有道理,於是耐著性子拚命幹了三個月,把所有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三個月後,老板把他提升為辦公室主任,工資漲一倍。10年後他成了那家公司的總裁。俞敏洪用這個故事告訴大學生們:成功其實很簡單,誠懇地做人,堅定地做事。
迎合學生、引導學生,這就是新東方恒久不變的教學文化。這樣一種特色文化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最終成為最具生命力、競爭性的文化力。
行動指南
一家企業如何才能超越競爭對手?關鍵看其是否真正擁有一種外人難以模仿、無法替代的核心能力,比如品牌力、文化力。
7月25日
我不進步,新東方就不會進步
在新東方,沒有任何人把我當領導看,沒有任何人會因為我犯了錯誤而放過我。在無數場合下,我都曾難堪到了無地自容的地步,我無數次後悔把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東方來,但又無數次為新東方有這麼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驕傲。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我明顯地進步了,新東方明顯地進步了。他們強迫我進步,因為我不進步,新東方就不會進步,就不會有前途。
——摘自2005年俞敏洪在高校巡講時的演講
背景分析
現在,俞敏洪成了創業者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經常會好奇地詢問:“如何才能做好CEO?”俞敏洪說:“CEO不能有致命的缺陷。”
為了能夠和新東方一起快速成長,俞敏洪強迫自己學習數學,強迫自己去看那些枯燥乏味的報表數字,要知道,他對數學有著天生的反感與抵觸。上市之前,他還惡補了很多關於資本運營、財務管理的知識。他必須這樣去做,因為“新東方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俞敏洪本人”。如果俞敏洪缺乏領導能力,新東方注定難有大作為。
從一定意義上說,俞敏洪就是新東方的核心競爭力。經營新東方這些年,俞敏洪最大的收獲就是來自朋友們的批評。新東方的創業元老王強、徐小平,是俞敏洪在北大期間的同學和老師,他們在新東方依然以朋友的身份對待俞敏洪,並不把他當老板和校長看待。俞敏洪曾經如此調侃:“他們根本不怕我,隻要覺得我做得不對就劈頭蓋臉、毫不留情地斥責我,他們的批評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他們不會誇我的優點,他們也不會說‘俞敏洪你太真誠了,以後虛偽一點’,或者‘俞敏洪你太慷慨了,以後不要請我們吃飯了’。他們會說‘俞敏洪你太落後了,沒有現代化管理理念’,會說‘你這件事做得太小家子氣了,以後要做得更到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