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八月做人做事做新東方 (3)(1 / 3)

當然,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團隊,一個團隊優秀與否關鍵就看領軍人物。團隊的領導人不僅要講究奉獻精神,還要有開放的胸懷。新東方的生意模式與其他教育培訓機構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每家公司的價值定位和客戶群體定位不同而已。在俞敏洪的一手導演下,新東方根據市場要求的成長過程一步一步地去發展,而且成效明顯。新東方就是一所學校,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不斷學習,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組織。同時,新東方倡導員工們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家庭。俞敏洪有自己的要求,他要努力做到開開心心地工作,細致入微地關心大家。

行動指南

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是對人和的準備。

8月17日

民營教育資本

我是否可以把民營教育資本理解為中國國內對於教育產業的資本投資?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其發展前景取決於幾個要素:第一,教育是一個回報慢的事業,不要期望迅速取得超額回報,要把教育投資當成一個長期的事業來經營;第二,教育是一件專業的事情,要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不然很容易做錯;第三,教育機構不同於商業機構,辦教育尤其要講品質、講良心、講責任,投資者不能急功近利。

——2006年,俞敏洪接受搜狐網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在第二屆“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論壇上,財政部部長助理張少春發言說:“全社會對教育的巨大需求與我國教育公共投入不足,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教育公共支出的重點將逐漸向農村轉移、傾斜,逐步把全體農村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體製。而麵對學曆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日益高漲的需求,就必須動員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深入探討辦學體製創新的有效途徑,建立起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夥伴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營資本投資教育前景廣闊,中國經濟將受益於民營資本對終身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項目的投資。”

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伴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的正式實施。很多專家把它看成是民辦教育的鬆綁之策,認為它的出台必將促進中國民辦學校的發展。《民辦教育促進法》提到要給予進入教育領域的民營資本合理的回報,但是仍有一係列的政策問題至今未能妥善解決。俞敏洪認為,國家的相關政策還需要完善和有效的推行。例如,政策應該明確界定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和非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標明有什麼具體的鼓勵措施,比如稅收方麵的優惠等。

行動指南

資本的過度介入,將導致資本在教育產業領域的過分集中甚至流動性過剩。教育培訓機構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必須認真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行為規範和前行方向。

8月20日

新東方最終選擇了俞敏洪

現在新東方做大了,我自己所麵對的困難反而越來越多了,有些困難是因為中國的客觀現實造成的,而另一些困難的存在完全是因為我的無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開始明白,隻要新東方存在著、發展著,我所麵臨的困難和痛苦就會永遠存在,無窮無盡。多少次痛苦萬分時,我下定決心要放棄新東方,希望離新東方越遠越好;多少次在我離開新東方一段時間後,又對它如此魂牽夢繞、日夜思念,隻要聽不到新東方的消息,我就茶飯不思,坐立不安。

——2006年,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新東方最終選擇了俞敏洪。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因為俞敏洪並不像其他的公司創始人那樣霸氣十足、唯我獨尊。新東方內鬥最激烈的時候,俞敏洪甚至無法左右公司的發展方向,也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彼時的情形是,要麼被其他股東罷免,要麼自己主動請辭。

知識分子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彼此相輕。起初,新東方的那些高級管理成員存有這樣的假想:我學曆比你高,英語比你強,既然你俞敏洪能當總裁、董事長,為什麼我不能?

對於總裁、董事長的位子,俞敏洪並不特別留戀。新東方的高管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也是俞敏洪的好朋友,所以他覺得應該讓任何人都有機會嚐試一番。於是,王強、胡敏先後都做過新東方總裁,他們都有所成就,也做了許多事情。但最終又都是他們自願讓位,因為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當總裁的艱辛。俞敏洪將王強、胡敏定性為典型的學者型人物,一碰到處理類似與政府關係這樣的事情,他們就顯得力不從心,最後還是要俞敏洪出麵料理。日子一長,王強、胡敏心生倦怠,長歎一聲:“老俞,還是你自己來扛吧,我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