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十一月人生為一大事而來 (1)(1 / 3)

11月1日

心靈的重塑

新東方一直致力於闡揚一種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一種從絕望中義無反顧地尋找希望的精神。當世界上的一切都成為如煙往事,唯一能夠珍藏心中的是我們在今天的奮鬥中所得到的精神啟示。在未來的歲月裏,心靈將引導我們,使我們能夠瀟灑地對待生活中的成功或失敗,並在成功或失敗時作出更奮發的努力,取得最終的輝煌。

——2005年11月,俞敏洪在新東方內部闡述“新東方精神”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2004年除夕,在俞敏洪照例去慰問北京新東方學校的住宿生時,有一位來自於湖南的學生塞給俞敏洪一封信,信裏詳細陳述了他自己的遭遇。這名學生曾就讀於湖南省一所重點中學,高二時就學完了高中所有課程。對於天資聰穎的他來說,考入北大清華應無懸念。然而,他的父母聽信了別人的“忠告”,堅信出國留學更有前途,便讓他放棄高考去考TOEFL,結果他也很爭氣,TOEFL考了高分。

後來,他被父母送到了加拿大的語言學校,然而,加拿大的語言學校不能直接把中國學生送入大學,前提條件是要有在中國的高考成績,或者能夠提供加拿大大學課程的成績,外加合格的TOEFL才可以。對於這些情況,他毫不知情,當時在加拿大度日如年、備受煎熬。後來,他聽說隻要考完GRE,就能申請去讀美國的大學並且能夠拿到獎學金。於是,他又回到新東方拚命學習GRE,但由於壓力太大,導致內分泌失調,渾身長瘡,麵部更因為動手術而嚴重變形。

該學生在絕望中給俞敏洪寫信,渴望得到幫助與指點。大年初一,俞敏洪給那個學生打電話,語重心長地開導了一番:“你不要總想著出國,因為照你目前的情況來看,暫時還沒有出國的資格。既然你TOEFL能考600多分,那你高考的英語應該可以考滿分,你的數學耽誤得不多,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趕上來,其他的那些課程,你也應該沒問題的。我覺得你應該回到國內參加高考,如果你考上了國內的大學,將來畢業後還想出國的話,到時你可以來找我幫忙,現在我幫不了你。”那名學生的思想工作終於做通了,他決定放棄一切出國的努力,回到國內參加高考。

這隻是俞敏洪幫扶學生的諸多事例中的一個。俞敏洪認為,身為老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指明人生前進的方向和道路。“用我們的全部力量、智慧和生命為中國和世界發掘、培養新一代精英。”

行動指南

經曆挫折而能堅持下來的人,才有厚積薄發、一鳴驚人的可能。

11月2日

關於奮鬥

光有奮鬥精神是不夠的,還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做。要先分析自己的現狀,分析自己處於什麼位置,到底具備什麼樣的能力,這也是一種科學精神。給自己定了目標,你還要知道怎樣去實現它。從某種意義上說,享受工作樂趣、樹立具體目標和腳踏實地工作同樣重要。

——摘自2005年7月俞敏洪對新東方新入職員工的講話

背景分析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剛剛大學畢業進入工作崗位的員工請教公司的CEO:“請問我要幹多少年才能做到你的位子呢?”CEO想了一下回答他:“大概15年以上吧。”

“如果我夜以繼日地工作,那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CEO?”

CEO微笑著告訴他:“我估計要25年以上吧。”

“為什麼呢?”

“因為你忽略了工作的樂趣所在。”

職場的激情源於工作的樂趣。效率低下的人,不但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成長,也會傳染給團隊,長此以往,組織就會逐漸失去活力與生機。俞敏洪這樣理解奮鬥的內涵:人生之所以可貴,在於不同的階段總會有不同的成長和領悟,最可怕的就是一輩子沒有變化或者所有的精彩一次性釋放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