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催眠術與自我催眠術(1 / 3)

1、催眠術是怎麼回事

催眠術——

一種將人導入意識恍惚狀態的心理治療技術。

●當人們進入恍惚狀態之後,無意識的大門開啟,這無論是對於生理疾病還是心理疾病的治療,抑或人的自我完善,都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台。

●放鬆與暗示是催眠術的基本手段,它貫穿於催眠施術的全過程。

●睡眠與催眠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生理現象,後者主要是心理現象。

●人們在電視上、舞台上看到的催眠表演與正式的催眠術也有本質區別,前者以娛樂為目的,後者以治療身心疾病與開發人類潛能為指向。

●催眠術的機理至今尚未探明,部分催眠現象現代科學還無法解釋。

專欄6:無中生有的生理效應

幻覺是指在沒有相應的現實剌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時出現的知覺體驗。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幻觸和本體幻覺。幻覺的產生可能是一種病態現象,也可能在暗示誘導的作用下產生。在催眠狀態下,常常就會產生這種“無中生有”的生理效應。催眠師隻需對受術者作出暗示,並沒有真實的刺激物作用,就能使受術者不僅在主觀上產生一定的心理體驗,而且生理上也產生出相應的反應。

在一個實驗中,催眠師遞給被受術者一杯白開水,請他喝下。同時暗示他:“這是一杯糖開水,裏麵放了很多糖,所以肯定很甜。”受術者喝下白開水後,很高興地告訴催眠師:“這杯糖水確實是很甜。”讓人驚異的並不是受術者在主觀上覺得這是糖開水,而是受術者在生理上的變化。對受術者進行抽血化驗,竟發現其血液中的含糖量大為增高。很明顯,催眠師的這個暗示,不僅引起了受術者在心理方麵發生變化,也造成了其在生理方麵的變化。

專欄7:駭人聽聞的“人橋”現象

這一催眠現象,經常被運用於催眠表演之中,這是因為它最具觀賞性,也最有說服力,請看下例:

催眠師請出一位看上去身材嬌弱的青年女子,在這位弱女子坐下後,便開始實施催眠術。他用手掌按在青年女子的頭頂上,口中念念有辭,良久,該女子似乎已安然入眠。這時,催眠師開始下達指令,她的身體肌肉已經變得僵硬時,她的身體竟挺直得像一塊堅硬的木板。隨後,催眠師叫人搬來兩把椅子,將這位看上去身體嬌弱的女子置放在兩椅子之間。她的肩部置放在一把椅子上,而她的腳則置放在另一把椅子上,她的身體像木板似地懸架在兩把椅子之間。如此景象,使觀眾們驚呆了。大家麵麵相覷,驚歎不已。催眠師接著請來兩位女觀眾,脫下鞋子踏踩在這位身體僵硬的受術者身上。這位弱小女子竟能挺直身體承受住這樣的壓力。

專欄8:不可思議的後催眠暗示

“後催眠暗示”指在催眠狀態時,催眠師對受術者施以暗示,要求受術者按照催眠師的指令,在醒後的某個時刻執行某種行動。當受術者清醒以後則會忠實地執行這個指令,無論這個指令有多麼地荒誕,受術者也會照做不誤。

據前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報》中一篇介紹催眠術的文章提及,催眠師對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實施了催眠術,並暗示他,要以比平時加倍的速度完成一係列的實驗並記錄其實驗結果。於是,在這之後,他便變得急如星火的工作,好像確定生活在加快了的時間裏。在隔音室內,他一天幹的工作通常比在實驗室幹的多一倍。並且,一晝夜的時間裏他兩次躺下就寢。

不僅如此,這位受術者的呼吸也變快,脈搏跳動次數增多,新陳代謝大大加劇。這不是自測或直覺觀察的結果,都是經過儀器精確記錄下來的,他的生物節律確實在加快。其他許多人也參加了類似的實驗,在他們身上也取得了大致相仿的結果。由此可見,這並非是個別的、偶然的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的意義。鑒於此,研究人員改變了實驗的方向——暗示被催眠者時間過得慢一半。其結果是人們開始不慌不忙地行走,說話拖長著、馬馬虎虎地工作。他們身體的新陳代謝也變得緩慢起來,生物節律明顯放慢。在他們身上,正常的時空概念失去了應有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