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八年二月,日本以畑俊六大將為華中派遣軍司令官。
年近花甲的畑俊六就像肺癆患者,單薄的身體猶如風中的紙片。
行前,裕仁天皇對行事低調的老將說:“我們的戰略目標是以華製華,確保滿蒙生命線。”
畑俊六一怔,兩行老淚滑過臉龐,仿佛是一個苦渡者終於看到了朦朧的彼岸。
02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江南的二月細雨紛紛,古都南京還是一座死城。
三個月前希望德國大使陶德曼能幫自己拿到日方的和約,讓在家裏養病的唐生智組織南京防禦。
這時,從潰退下來的幾十萬大軍無心再戰也無力再戰,人心惶惶……唐生智曾經三次擁兵反蔣,明知道這是一個坑,也不能不跳。
03
唐生智就任首都衛戍司令,手裏握著數個殘破的德械師和葉肇的兩師粵軍,約有八萬人。
十二月三日,外圍戰打響。三天後,外圍陣地盡失。十二月七日,並在自己的日記裏寫下了:對上對下,對生對死,對艱難締造之首都實不忍一日舍棄,依依之心不勝言矣!
十二月九日,方麵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對南京城的守軍下達了最後通牒。空投的傳單上這樣寫到:百萬既席卷,亦在包圍之中……江寧之地,為往日之京畿,對抵抗者,將采取極嚴峻之手段,決不寬恕;將予以寬大,以示對文化保護之熱意……
唐生智一心求仁,下令守城各部均應戰至一兵一卒,為國捐軀。敢言退者,殺無赦。
同時,城防司令部還沒收了長江上的所有渡船,希望能夠重演置死地而後生的故事,在背水一戰的形勢下書寫戰爭奇跡。
鏖戰了三天三夜,已有數十位將軍和部隊主官先後殉國。
驕傲的德械師和軍中之軍的教導總隊首當其衝,傷亡尤其慘裂……
04
八十八師駐守中華門外的雨花台,這是三個隻有百米高的石崗。
南朝時期,佛教盛行,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就是這樣,八十八師的官兵們還是頂著連天的炮火和槍林彈雨,在雨花台上堅守了兩天兩夜……十二日淩晨零時,兩位旅長親自帶領敢死隊對日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夜襲,先後攻破日軍的兩個旅團司令部,以及一個聯隊本部和一個大隊本部。
十二日下午,很多士兵都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號啕大哭。
日軍在打掃戰場時發現,很多暗堡的大門都被反鎖,在裏麵死守的士兵均在犧牲前打光了所有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