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師幾乎全軍覆沒,兩位旅長,三個團長和十一名營長戰死,全師僅有幾十人僥幸生還。
05
這時,上層的決心發生動搖。
所有的基層部隊還在陣地上與日軍激戰,南京城裏卻亂成一團。十二月十二日深夜,所有的潰兵都擁向了挹江門,互相衝撞踩踏。
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師是督戰隊,根本不知道司令部已經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仍然在拚死阻擋回撤的人流。
渡口上無船,官兵或者拆取店戶門板自作木筏,或者緣木以泅,冒險渡江。奉命防守長江北岸的胡宗南也不知道唐生智的撤退令,下令向渡江的潰兵開槍。
顯然,的撤退令僅僅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嫡係將領,把數萬正在浴血奮戰的士兵視為草芥……
06
到了十二月十三號的下午,日軍才突破市中心,趕到挹江門。
這時,已有三萬多撤到了北岸。要是組織得當,後來被屠殺的很多軍人都能幸免於難……
就是撤退,六十六軍和八十三軍的一個師就從敵人的正麵進行了成功地突圍。
六十六軍突圍到湯山一帶,還一度攻入敵人派遣軍司令部內,迫使朝香宮鳩彥親王也親自揮刀督戰。
能在兵敗如山倒的情形下,從敵人的正麵予以突圍,依靠的力量並不是手中缺乏彈藥的輕武器,而是官兵之間最天然的鄉土情誼和勇猛氣概。
教導總隊第三旅跟隨著這支地方軍,也成建製地從日軍的包圍圈中突圍出來。
07
實際遇難的總人數已無法統計,國際安全區的傳教士認為高達三十萬。其中,包括放下武器的傷兵、老人、婦女和兒童。
“我們是同期的櫻花,怒放在軍校裏麵。花開花落,兄弟的情誼使我們血肉相連……”
這是一支十分抒情的日本軍歌,成千上萬的國軍俘虜飲彈於這樣的旋律之下,又被淋上汽油燒成黑色的渣……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08
殺完戰俘,中島今朝吾便開始籌建慰安所。
十二月二十三日,長勇中佐提交的方案獲得通過。
當時,各個作戰師團都已經搞起了自己的移動慰安所,到處收羅劫後餘生的婦女。
十二月二十四日,到金陵女子學院向美籍教授魏特琳女士索要婦女慰軍,帶走了二十一人。
接著,王承典和喬鴻年就在傅厚崗的公館裏辦起了慰安所,為日軍將校服務。又在鐵管巷裏設立妓院,接待日軍的基層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