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做好每件小事,這也是一種幸福(1 / 1)

隻有我們做好了身邊的每件小事,我們才能有成功感,而做好每件小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欲望讓很多人變得浮躁,變得對小事不屑一顧,隻想做大事,一舉成功,名利雙收!這對很多人來說自然是不切實際的,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夠做好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是一種成功,更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就像水溫升到99℃,還不是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礎上再升高1℃,就會使水沸騰,並產生大量水蒸氣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未做好,而這一件事就有可能對某一單位、某一宿舍、某個人就是100%的影響。因此,人們常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細節決定幸福。隻要我們能夠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即使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對我們來說,這都是一種成功,是一種微小的幸福。

在軍隊中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戰場上無小事。而“戰場上無小事”同樣適用於企業,適用於企業中的每一位員工,因為,在工作中也沒有小事。一個人小事做不好,工作粗枝大葉,是難以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況且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機會實在少而又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是做一些具體小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這就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同樣是做小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成就。不屑於做小事的人做起事來十分消極,不過是在工作中混時間;而積極的人則會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為鍛煉自己、深入了解單位情況、加強業務知識、熟悉工作內容的機會,利用小事去多方麵體會,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大事是由眾多的小事積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難成大事。從小事開始,逐漸鍛煉意誌,增長智慧,日後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遠幹不成大事的。通過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綜合素質,以及你區別於他人的特點。從幹小事中見精神,得認可,“以小見大”,贏得人們的信任了,你才能得到幹大事的機會。

事實上,我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確隻是一些細節、小事上做的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這些細節的不到位,又常常會造成較大影響。對很多事情來說,執行上的一點點差距,往往會導致結果上出現很大的差別。

一家房地產公司請來一位外資公司的工程師為項目做策劃,外資公司的工程師為了拍項目的全景,本來在樓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走了兩公裏爬到一座山上,連周圍的景觀都拍得很到位。當時房地產公司的老總和員工都很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工程師隻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會成員會向我提問,我要把這整個項目的每一個細節情況告訴他們才算完成任務,不然就是工作沒做到位。”

這位工程師的個人信條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會讓任何人操心。任何細節,都可能是決定整個項目成敗的關鍵。”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成功者心目中必須有一個很高的標準,不能是一般的標準。

有一家紡織品銷售公司,老板吩咐三個員工去做同一件事:去一位供貨商那裏調查一下,他們公司紡織的數量、價格、品質。第一位員工十分鍾後就做好了彙報,原來他沒有親自去調查,而是向下屬打聽了供貨商的情況就做了彙報。第二位員工一個小時後回來彙報,他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商品的數量、價格、品質。第三位員工兩個小時後才回來彙報,原來他不但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具體的數量、價格、品質,而且還根據公司的采購需求,將供貨商那裏最有價值的商品做了詳細記錄,並且和供貨商的銷售經理取得了聯係,在返回途中,他還去了另外兩家供貨商了解同類商品的相關信息,將三家供貨商的情況做了詳細的比較,製定出了紡織品的最佳購買方案。

這就是平庸與完美的行為區別。假如你是領導的話,你也該知道哪一個做得更好,更應該得到提升,我們周圍也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對待工作差不多就行;對得起那點工資就夠了;到點上班,準時下班;不主動做一些職責以外的事情;稍遇挫折就抱怨、退縮。結果如何呢?隻能是平庸。抱著不願做的態度做事,結果也隻能是無所作為。

一個人的工作有沒有把小事幹好的精神,有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這對工作本身來講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就像燒水,水燒到99度了,你想差不多了,不用再燒了,而結果是:對不起,你永遠喝不到燒開的水,也就是說你永遠不能得到更好的表現機會。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隻有我們做好了身邊的每件小事,我們才能有成功感,而做好每件小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大海不拒細流,方能成其大。幸福無關大小,隻要我們去做,即使再微小的事情,隻要我們做好了,我們依然可以體會到幸福感!

第三章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