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人生是不斷得失的過程(1 / 1)

當我們把煩惱、悲傷、無奈、妄想都舍了,自然就會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

舍得是一種人生境界,舍得是一種人生態度,舍得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選擇。舍得出自佛語,意思就是有舍有得。人生,取舍的藝術。舍得舍得,以“舍”為“得”,先舍而後得。就像在田地裏播種,這就是一種舍,沒有這樣的舍,我們又如何期待收獲的季節呢?

舍,在佛語中就是布施的意思!布施就像播種一樣,春天播下什麼,秋天就會收獲相應的果實。播種愛心,收獲尊重;播種健康,收獲幸福;播種希望,收獲成功。那麼,你播下種子了嗎?

在一輛飛行的列車上,一位老人一不小心自己剛買的鞋子掉出了窗外,當周圍的旅客們還在為老者感到惋惜的時候,老者卻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另一隻鞋子扔出了窗外。周圍的旅客詫異地看著老者,老者從容一笑,解釋說:“不管我買的鞋子多麼新,多麼珍貴,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如果我把剩下的那隻扔出去,就有可能讓拾到鞋子的人撿到一雙新鞋,這樣或許他還能穿。”

老人丟了一隻鞋後,竟然毫不猶豫地將另一隻也扔出去,如果第一隻鞋是因為意外,那麼第二隻鞋就是刻意為之,老者舍棄了一隻沒有用的鞋,或許能讓一個乞丐,或者一個鐵道工人揀去,這樣這雙鞋依然在產生價值,為人們所用。老人的成熟與理智,老人的從容達觀的人生態度,會給別人帶來快樂,同時也使自己心情舒暢。老人這種舍得的境界令人感到敬佩,也值得人們深思。

舍得,先舍後得。有一個人買船過江,船上滿載了他辛苦大半輩子得來的財富,但是,船到江心,遭遇意外,要沉了,怎麼辦?兩種選擇,一為和自己的財富一起沉入江底,二為把金銀財寶拋到江裏,自己活下來!這就是舍得,隻有舍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相應的補償。

有一天,一位來自名牌大學的著名教授來到一家寺院,希望能夠向禪師問禪。禪師對教授以禮相待,教授始終沉默。禪師也始終沒有說禪。於是,禪師親自為教授倒茶,但是,杯子滿了,禪師並沒有要停止的意思,還在繼續倒。

這時,教授看到了這一切,連忙對禪師說:“師傅,茶杯已經滿了,不能再倒了。”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終於沉默不住了,大聲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杯子,”禪師說,“杯子裏麵裝滿了茶水,你不先把杯子清空,如何才能喝到熱茶呢?”

禪師是睿智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抓著自己的東西不放,這樣必然就會成為我們接受他人東西的障礙。不放棄未必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舍棄就是一種獲得,舍棄是為了更多的得到。有所失才會有所得,說的就是這樣道理。

隻有做到有舍才能有的。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歸真、舍虛由實,佛家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以舍為得,妙用無窮。吾人要能學習“舍”的性格,金錢物質、知識技能,能將其舍給別人,你必然會得到金錢物質、知識技能。舍給別人好的,會得到好的;舍去性格上壞的,也會得到好的。當我們把煩惱、悲傷、無奈、妄想都舍了,自然就會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