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固安)人。楊果青年時期以授徒為生。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進士。曆任偃師、蒲城、陝縣縣令,以幹練廉潔著稱。金亡十餘年,楊奐召為河南課稅所經曆。蒙古蒙哥可汗二年(1252)入河南經略使史天澤幕為參議。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任元北京(副宰相)。至元六年(1269)出為懷孟路總管,大修學廟。以老致任,旋卒,諡文獻。有《西庵集》。散曲存世小令16首,套數5套。
“原文”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對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譯文”
美麗的湖喲,碧綠的水,湖岸有濃濃的柳陰;遊人的身影喲,浸在澄澈的波光裏。怎能忘卻在花前,與他對飲的美好時光。可惜,這一切已遠離我而去。我寄贈的織錦回文,到如今,也不見有回音;愛情喲,如同一片樹葉,在西風中消失。看蓼花深處,從甜蜜的夢中醒來的鴛鴦,雙雙從我眼前飛過,怎能不叫人羨慕而又心碎!
“賞析”
這是一首情曲,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愛情失意的女子。作者以反襯的筆法,揭示和烘托那女子內心的失落和痛苦。在她眼中的湖水還是那樣碧綠,柳陰還是如此濃鬱,可是與心上人花前對飲的時光已一去不複返了。尤其是當她看見蓼花深處成雙的鴛鴦比翼齊飛的美好景象,更加深她的傷感。但曲子所表達的哀傷,隻是淡淡的,不過是籠罩在美好景物之上的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