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雙調·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願足(1 / 2)

“作者簡介”

胡祗,字紹開,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人。幼年喪父,身處逆境但仍攻讀不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初,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轉左右司員外郎。時阿合馬弄權,群小得勢,吏冗政苛,引起胡祗不滿,因上書論政說:“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觸怒權奸,出為太原路治中。旋任荊湖北道宣慰副使。遷為濟寧路總管、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後以病歸鄉,卒年67歲,諡文靖。有《紫山大全集》。胡祗以廉政、氣節、文章名世,工於書法、詩、文、詞,曲之造詣不凡,今存小令11首。

“原文”

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開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

“譯文”

漁夫打著魚,心滿意足了,樵夫打著柴,眉開眼笑了。一個放下釣竿,一個收起斧子,林子邊泉水旁,他們偶然相遇了。這是兩位不識字的釣魚打柴的士大夫,他們倆無拘無束,笑哈哈地談今論古。

“賞析”

此曲描寫樵夫和漁夫閑適自得的生活情景,流露出作者潛在的歸隱心誌。小曲著力展示樵夫和漁夫無拘無束的心態和逍遙自在的景況,他們沒有追求名利的奢望,也沒有官場上爾虞我詐的憂慮,偶然相遇便能傾心相談,不設心防,其樂融融。這無疑是令人羨慕的人際關係。作者著力美化勞動者生活的優遊,意在表達其向往山林的願望,是身在朝廷而心存江湖的心態之藝術體現。

[中呂·陽春曲]春景

“原文”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未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譯文”

蜂兒忙著釀蜜,將謝的花兒為它準備好了甜美的花汁;燕子忙著壘窩,細細的春雨為它調和好了泥。綠陰覆蓋著窗子,窗裏的人兒春睡未起呢。是誰喚醒了她?啊,窗外的黃鶯兒已早早唱著歌兒。

“注釋”

[覺]醒過來。[鶯]即黃鸝鳥,有倉庚、楚雀、黃鳥等別稱,羽毛美麗,啼鳴婉轉。

“賞析”

這是一首晚春之歌,通篇充溢令人迷醉的暮春氣息。蜜蜂兒在加緊地采花釀蜜,燕子在勤快地築巢,似乎萬物都在盡情地享用春天。而曲中的主人公,那位睡美人,卻仍沉醉在春夢裏,窗外黃鶯兒的啼唱,蜂兒的嗡嗡飛舞,燕子的雕梁呢喃,都在簇擁著她的夢。小曲沒有著筆她的容顏,但最後二句已讓讀者感應到她的嬌嗔。作者著意烘托這位睡美人,但隨意著筆,竟渾然無跡。語言流利、自然,是本色與文采的巧妙融合。

“作者簡介”

劉因(1249—1293)字夢吉,號靜修,雄州榕城(今河北省徐水縣)人。元代著名理學家。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召為右讚善大夫,以老母有疾辭歸。至元二十八年(1291)再征召為集賢殿學士,以疾固辭不就。著有《靜修集》。今存散曲小令2首。

[黃鍾·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裏